
内容预览:
暂无简介……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12 点和金钱 0 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 12 点点数和 0 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 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这里说的屁,并非俗称之屁股(医学上称为臀),所以那些以拍马屁为已任、为谋生手段者,看了这题大可不必担心。因为菩提一向慈悲为怀,即不擅骂人之道,更不懂吹拍之术。为这文的目的,只是关注一下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并从中找些乐子而已。
所谓的放屁,医学上称之为排气。“排气”这词,比起“放屁”,应该更雅观些。以人的智商和文明程度,似乎早就该把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放屁”,改而称之为“排气”的。为何人们宁可用“放屁”称谓之,我想这里必定有其原因。屁是肠腔之气,与人之废物同处一室,难免激清扬浊,气味独特,实则难闻。想着此味乃是从人之净处绕至鼻腔的,自然恶心,所以这词用来骂人便有了奇效。若人有不中听的话时,在他话音未落,你猛喝一声“放屁”,他要么哑口,要么被激怒,血
压逐高,脸色变青,这效果,怕是一万句“排气”也达不到的。
小时候,每闻某人放屁,必定要发出笑声,祖父总要摇头晃脑地吟上那首诗:“屁是米谷神,不打胀死人。不打不放,鼓鼓隆隆,一打一响,松松爽爽!”那时总想不通,这屁怎会是米谷神呢?
放屁从生理学上讲,并非不好,反而说明人之胃肠通畅。记得在外科实习时,医生对那些肠道术后的病人查房时,必定要问的一个问题就是“放过屁了吗?”让人直感觉这术后放屁比术后能否饮食更为重要。但能否放屁这个征象,在肠道梗阻性疾病和术后医学论断上是一个至为重要的症状。每天能放屁,这是好事,倘若长时间即不放屁,也不排便,那可就大事不妙了。
由此看来,屁之于人,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但令人生厌的是,它在不该放的时候放了,不该响的时候响了。一个人静处一室,想放了,张股就是,根本无须瞻前顾后。就算觉得难闻,也很容易解决,打开窗户通风就是。也不必担心楼上楼下的骂你不讲卫生,这屁再臭,也不至遗臭数里的罢。倘若在公众场合,出现这事就令人令已都是不快的了。那边领导正眉飞色舞,振振有辞,你这里一声脆响,领导和台下那些貌合神离的听众都楞了神。自己难堪倒不打紧,若领导正色皱眉,那就情况不妙了。或者和女朋友见面,俩人的目光正火花四溅,你死死地压着两股,生生地把个响屁闷了,可那气味却不知好歹地从两人炽热的鼻息间穿过,那四目交緾的电波,瞬间便短了路,熄灭了。
当然,放屁也不总是给你难堪。若能自由自在的放屁,是件很惬意的事情,就象我祖父吟的那样。在平淡的生活中,人们还会从中找到丁点乐趣。记得幼时我老家有个叫五福的挑夫,家境贫寒,专门给人家挑粪。他挑东西时脚步节奏感很强,挑着东西总是一路小跑。有一次他挑着粪,每走一步放一个响屁,后面的人都笑他,他回应道“坚持到底!”,屁一直响到田间。于是,“五福放屁,坚持到底!”这句话便成了我那小山村的典句了,一直流传至今。上初中时我们班
上有一小个子,坐在教室第一排。他有两大特长,一是上课十分钟必定入睡,二是课堂中间必定放一两个又响又臭的屁,然后醒来。其实课中老师讲课讲得也累了,学生们听课也听得辛苦,冷不丁来个响屁,大家都好象打了一针兴奋剂,来了精神。后来我们给他取名“臭屁虫”,他自知难以推却,也便欣然接受了这个绰号。前年回家校友相聚,当年的“臭屁虫”已经是镇党委书记了,不知他主持会议时,中途会不会一如当年易学享受地放个把响屁。
常听人说“响屁不臭,臭屁不响。”要是这屁放得不臭也不响那该多好啊,我想。
这是引自网友老茶的某一回贴:“课堂里的笑,那哄堂的声响,连老师也不禁执书掩口,竟或者,原于哪人在某个清晨放了一个悠长的屁。”有感于斯,特作此文,以博大家一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