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暂无简介……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12 点和金钱 0 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 12 点点数和 0 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 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从“黄土岭”这个词字面来诠释,以为一定是很高很高满是黄土的山岭.
其实,你亲临实地,一点黄土也看不见。岭不高,只一个小斜坡,三步两步就上去了,并没感觉到坡的高度。老城里人都知道,这是修水县城一条街,现在还存留的一条老街.至于为何用黄土来命名,也许很久很久以前没成街时这里是个黄土坡吧.
在我记忆最好的七十------八十年代,这条街还保持着完好的古朴风韵,街两边板壁结构的建筑,雕龙画凤的檀角,长条麻石的街沿,青石板拼镶的街面,安静的环境,清新的山风穿街而过,会感觉到生活在这条整洁风情有情调街里居民的怡然快活.
那时,在国有经济主导时期,这条街只有三家商店.从东往西数过去:
第一家是黄土岭小吃店,它是商业系统属下,由一群中老年组成的集体性质的合作商店,是这条街居民外出吃早餐宵夜的主要来源.偶尔也会在这里买碗三鲜面三鲜汤招待客人.店里这群饮食界的元老,精湛的手艺,花样齐全的吃食,是这条街一个远久的记忆。.从黄田里,竹坪,赤江远道进城办事,卖柴,卖菜的乡民,都会放下肩担,入店歇息,或吃碗排骨海带汤加碗白米饭,或捎几个红糖包子带给家中的妻儿老小,小饭桌上,经常能看见他们沟壑纵错的脸上浮现出舒展满足的笑容.七十年代中期,我本人在寒假期间在这家店做过临时工,亲眼见证了小吃店热闹繁忙繁盛景象.
第二家是国有粮店,供应着黄土岭老街和西摆老街,可以说是半个县城居民每日必需的粮油,没有这家粮店,这一带难以安静。
第三家也是商业系统下属的集体商店------黄土岭百货商店,它不仅为附近两条街提供着布料床单,鞋袜暖瓶,还为远近乡民提供着针头线脑.
黄土岭老街在计划经济时期,这样三店搭配,完全满足了这条街居民的日常所需.这三家店的存在,没有破坏这条老街的整体美感。
转眼华夏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进入21世纪今天的黄土岭老街,也以它不自觉的脚步在变化着.
昨天傍晚,我揣着怀旧心情,以缓慢悄无声息的脚步,重走了黄土岭老街一遍.
当今的黄土岭老街,我认为应以黄岭路南为起始.以鹦鹉街头黄亚桥为结束,全长也就千米左右,我觉得这样来划分较妥。现在这条街的正名叫鹦鹉街,黄岭路已不是真正意义的黄土岭老街,真正的黄土岭老街只在老城市居民习惯的口吻里,新的年轻一代已全然不知。
夜幕下的黄土岭老街杂乱无序, 光线不足,路灯时有时无,屋板上的油漆斑驳脱落,电线电话线电视线纵横交错,青石板换成了水泥板,路面是那么混暗不平,坑坑洼洼,浅藏污水,整条街都已凿墙卸门,开出了一个挨一个,杂乱无章,无名无号的小卖部,理发店,裁缝店,麻将馆,废品收购站,甚至还有跌打损伤卖狗皮膏药的店铺。这些大多由进城的乡民经营,在城里有个落脚点和混口饭吃,实在不易.
如果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条街,它是末落的前奏,是一种古城文化的退步和毁灭,是一种发展前进脚步中惨痛代价。如果拿它和刚刚建好,正在使用,大理石路面,彩灯闪烁的步行街对比,一个是天堂,一个是贫民区,反差太强烈。然而两街相距也就百来米,与现代化的东盟商业街仅一步之遥。
我想,江苏周庄,浙江乌镇,湘西凤凰,那些古街古建筑保存完好,这要有一种热爱家园的超前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前进发展并不意味着破坏毁灭,这中间并不对立和矛盾,当然,这不是我所深度思考和能左右的事情。
从黄亚桥走出,我已经全程穿越了黄土岭老街.刚才自己沉浸在伤感的思絮里,没顾低头看路,脚下踩了一脚脏水,桥头有家餐馆把一大盆漂着油污的洗碗水倒在了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