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暂无简介……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12 点和金钱 0 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 12 点点数和 0 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 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初秋的清晨,我带着照相机,在薄雾中从晚晴乐园旁的便道下去,穿过马家洲的竹林和菜地,来到了修河边,这里有一座浮桥,连接着城南的宁红大市场。
我阔别修城10多年,去年才回来。在外漂泊多年,多少回梦到修河浮桥,每当看见一些浮桥的图片,会勾起我对家乡浮桥的深深思念……回修后发现了这座浮桥,曾在不同的时间来过多次,有时早上来拍照,有时晚上来散步。特别是今年中秋夜,与朋友在浮桥船头席地而坐,摆上水果瓜子花生月饼。眼前是灯火灿烂的宁红大桥,大桥上两排整齐的路灯,倒映在修河里,象为我们的中秋节特意点上了喜庆蜡烛。身后是南崖大桥,橘色的灯火把修河染成暗红彩绸,两桥遥相呼应,胜似天河相望。右边是华灯放辉的修城,左边是霓虹闪烁的南城,头顶有一轮中秋明月,身下是流光异彩的修河水。这是修城一个不用花钱而最具浪漫色彩的地方,我们被修城的美景感染,我们度过了一个美妙的夜晚,对浮桥留下了一段深刻的记忆。
这次来到浮桥,清晨的薄雾渐渐散去,马家洲的绿树丛荫中还存留着雾女儿来过的清新气息。晨曦在河面上洒下一层金辉,浮桥已经睡醒,挺直了脊梁静卧在碧绿的河水中。浮桥上有了早行的人,可以看见他们惬意和悠闲的身影,象我一样,是在欣赏着家园的美景吗?
我在河边离浮桥不远处拍了几张照片,记录着浮桥的晨妆,刻录着浮桥的风姿。
拍完照,我缓步走上浮桥。河水平静,浮桥平缓,当我走在浮桥上,我故意用力摇晃,浮桥随着我的身体共同晃动起来。这是水上秋千,让我在这个刚刚醒来的早晨有了动感,动感里酝酿着对修河这最后一座浮桥的诗意。
当然,我不是诗人,我不会写诗,我裂变不出诗的细胞,我期待着山谷诗社的诗人们用诗的语言来描述。我只是用我对家乡这最后一座浮桥的挚爱和难以割舍之情,用脚步来丈量着她的长度,请山风来叙述她的古韵。
我从浮桥头开始算桥的节数,浮桥由两条船组成一节,用23节搭成这座约300米的浮桥。踩在桥面的钢板上,因为钢板的坚硬和不平,发出“蹦! 蹦!”巨响,有点刺耳,这是钢铁浮桥的瑕疵。
走在这座钢铁浮桥上,让我回到了孩童时代……
原来我们修河上有四座浮桥:东门浮桥,南门浮桥,刘家埠浮桥,西摆浮桥,都是木结构,浮桥散发着幕阜林木的特有清香。行走在一块快厚木板铺成的桥面,感受着古城的优雅和风情。从凤凰山顶看,一条玉带环城过,四座浮桥象四根琴弦,排列有序,韵味无穷,轻轻撩拨,迷醉心扉。
不知不觉间,修城在发展,修城在变化,修城的高楼大厦一天天增多。修河建了抱子石电站,河面宽阔了。新建了宁红大桥,交通工具的快捷,便利了往返修河两岸的百姓,浮桥不知哪一天离开了我们的视线,当我们记起她时,已不见了她的芳影。是的,居留千年的她被我们遗弃,在修城开发的掘土机声中与我们苍凉诀别……她腐朽为沃土与我们同在,她涅磐出宁洲一片新林。
修城原来的四座浮桥消失了,她只留在人们的记忆中,只留在一些黑白照片里,如果你荣幸有这些浮桥的黑白照片,你就拥有了一份修城珍贵的昨天。我的长辈摄影师们,如果你们曾有心给她们拍了照,并留有底片,你将是修城古迹的拥有者保存者和重要见证人,幕阜子孙会感谢你们。
幸好,在我们秀美的修河上,还保留着最后这座浮桥。她不完全是方便群众渡河需要,她是城市规划者的独具匠心,她是城市管理者的灵巧之笔,她是修河上的一个点缀和修饰,她是修城居民赏景休闲散心的绝妙之处,她是外地游客畅游修城的一个好景点。城南沿江栈道建好后,从南崖逆河而上,走栈道,逗留城南花园,经浮桥,出马家洲返城,转一大圈,定能胜览到修城修河的秀美和精彩。
后记:写好这篇文章后,与朋友说起最后这座浮桥,朋友告诉我,前不久修水电视新闻中说,县里规划在修河上恢复几座浮桥,如能实施,这将是修城人所期盼,是我深切期待的喜事,愿新浮桥早落修河,为修城增辉添彩,但愿我笔下的浮桥不是最后一座浮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