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暂无简介……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12 点和金钱 0 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 12 点点数和 0 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 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向他致哀
2007年2月3日,中国第17批援突尼斯医疗队让都巴分队队长曹现清带领几名队员到西迪布吉德分队进行工作交流。次日清晨,正在锻练的曹大夫突然被一辆卡车撞到,经抢救无效,不幸于当日(2月4日)早上6时30分(北京时间13时30分)逝世,年仅46岁。
曹现清同志是江西修水县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副主任医师。他历任修水县人民医院儿科主任、院长助理、副院长、院长、县卫生局副局长,并当选九江市党代表、九江市人大代表。2006年10月12日他离开了生他养他的故土,离开了他至爱的亲人,随江西省组织的医疗队飞往异国他乡。
江西省卫生厅很快作出安排:由厅外办主任等组成4人工作组陪同死者遗属赴突尼斯奔丧并处理善后。行前,省卫生厅厅长蒋如铭看望、慰问了曹现清同志的妻子和子女。
2月5日(星期一)突尼斯公共卫生部部长穆罕默德.利达.凯希利德博士给刘大使发来唁函,以个人名义、并代表突卫生部全体干部和官员对曹现清医生的不幸去世表示最诚挚的哀悼之情。唁函写道:“曹现清医生是一名得到同行一致尊敬和所有让都巴人民高度赞赏的医生,他们今天怀着悲痛的心情向他的灵魂致哀。”
2月11日突尼斯发行量最大、也最具影响的报纸《新闻报》发表文章,详细介绍了曹现清大夫的生平和业绩。2月12日晚突尼斯最大的阿拉伯语电视台又播放了曹现清大夫追悼会的消息。
突卫生部还专门抽调了一辆面包车给医疗队用于治丧活动,并由卫生部车队队长驾驶。为了让中国医生能有时间参加丧事活动,中国医疗队所在的四家医院的突方和第三国医生都主动顶班。
他们没有完整地睡过一觉
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紧张有序的工作,国内有关部门在短短几天时间内便办好了赴突人员的机票和签证。2月9日晚工作组及家属一行8人便离昌经上海前往突尼斯,2月11日凌晨1:30抵达突尼斯。一到旅馆耿秘便主持召开会议商议治丧活动的安排,直至凌晨3时。其实耿秘和医疗队的同志们自曹大夫去世之日始就没有完整地睡过一觉。
11日中午刘参赞在经商处接见了曹大夫的遗属并请他们用餐,代表使馆对他们表示亲切的慰问。他叮咛曹大夫的夫人节哀,鼓励她勇敢地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下午曹大夫的亲属等一行驱车150余公里前往让都巴地区医院瞻仰曹现清大夫遗体。车刚在医院门前停下,便传来曹大夫的队友、突尼斯医护人员悲痛的哭声,许多人涌上前去抱着曹医生的夫人失声痛哭,场面十分感人。
突尼斯95%以上的百姓信奉伊斯兰教,当地的祭奠习俗与我们大不一样,连大张白纸都很难找到。全体医疗队队员和在突的中资机构的同志们跑遍了突尼斯的各大商店寻来白纸,夜以继日扎好了几十个花圈、花篮,写好了巨幅挽联,将灵堂布置得庄严肃穆。为尊重伊斯兰教土葬习俗,医院派人四处寻找最好的木材做成棺木。十几名当地工人连续几天不分昼夜抢修墓地。举行葬礼的前几天让都巴阴雨绵绵,路面有泥泞和积水,当地政府特地组织人力将通往墓地的道路铺上了砂石,清除了墓地的杂草,粉刷了墓地的围墙。
他手扶棺木迟迟不肯离去
2月12日上午10时许,刘大使、刘参赞、突卫生部国际合作司司长、让都巴市市长、让都巴地区卫生局局长、让都巴地区医院院长等来到让都巴医院会议室亲切慰问曹大夫的遗属并赠送慰问金,所有在突中资机构也都派代表前来慰问曹大夫的亲属并捐款。
10时半,追悼会在雄浑、低沉的哀乐声中开始。曹现清大夫安卧在棺木中,身上覆盖着鲜艳的五星红旗,他面容端庄、安详。刘大使、突卫生部国际合作司司长等中突双方重要官员、医院医护人员、中资结构代表、旅突华人华侨出席。会场容纳不下那么多人,数百名闻讯赶来的当地群众便站在了场外。致悼词时,会场不断传来悲戚的抽泣声。瞻仰遗容时人们步履沉重,脸上挂着泪水,有的一步一回头,向他们尊崇的中国医生作最后的告别。有位经曹大夫治愈的小伙子手扶棺木迟迟不肯离去,他无法想象这么好的一位大夫竟会匆匆离他珍爱的病人而去……。与遗体告别持续了几十分钟,灵柩好不容易才从不断涌来的人流中抬出去送上了灵车。
“放心吧,我会常来墓地看望他的”
送葬车队由让都巴市政府安排的警用摩托引导、一辆警车压后浩浩荡荡驶向墓地,过往的车辆都主动停下让车队通过,路边行人也停下了匆匆的脚步,向曹大夫的灵柩致注目礼。
在墓地举行了隆重的遗体安放仪式。曹大夫的遗孀将万里之遥的江西修水县的一袋泥土撒在了墓穴里,让曹大夫的灵魂永远依偎着家乡的土地。刘大使、突卫生部国际合作司司长等十数名中突两国高级官员将一束束鲜花撒在了曹大夫的墓穴里,对曹大夫表达深深的哀悼和敬意。数百名中国和突尼斯的医护人员和普通百姓眼噙泪水依次默默走过墓穴,和曹大夫作最后的诀别……。哈达夫人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她流着泪对立在墓前的曹大夫的妻子说:“曹医生是您的亲人,也是我们突尼斯人民的亲人,您放心吧,我会常来墓地看望他的……。”她的话发自肺腑、撼人心魄。
当晚,当地政府又派专人守护在曹现清大夫的墓穴边。
“我们永远忘不了他”
从墓地返回后曹大夫的家属一行人又去看了曹大夫工作的让都巴地区医院急诊科,此刻他忙碌的身影似乎又出现在了人们眼前。一位曾和曹大夫一起工作的护士说:“我们永远忘不了他。每当轮到值班,我们的曹大夫就没吃过一顿安稳饭。往往是刚端起碗,病人就来了,二话不说,他必定是先去处理病人。一顿饭要分几次吃完于他是常事……。”还未说完,护士已是泣不成声了。
和曹大夫在同一科室工作的一位突尼斯大夫高价请人制作了一个鲜花扎成的花圈,表达对中国同行的崇敬和悼念;有一位突尼斯大夫要求医疗队给他一张曹大夫的照片作留念;有的科室挂起了悼念曹大夫的横幅……。
短短的四个月时间曹现清大夫就以自己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给突尼斯同行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
在曹大夫的宿舍里,医疗队员们和他的家属一道哭着整理曹大夫的遗物。见物思人,一本本医学专著、一册册法语教材,一件件衣衫似乎还留有曹大夫的体温。有位队员介绍说,曹队长虚心好学,对业务精益求精。为了更好地与病人交流,就在辞世前几天他还和一位突尼斯朋友订下了“君子协定”:他教突尼斯朋友打太极拳,突尼斯朋友教他法语。
2月15日凌晨,曹现清大夫的儿子手捧没有父亲骨灰、却装有父亲头发、指甲和衣物的骨灰盒和家人一道踏上了归国的路。正如灵堂的挽联所写:
身葬异国忠贞志
魂归故里赤子情
中国医生在突尼斯已工作了三十四年,一批又一批中国医生为驱逐困扰、折磨突尼斯人民的病魔,将汗水、泪水甚至鲜血撒在了这块土地上。中国医生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突尼斯人。如今曹现清大夫又将长眠在那里。祖国人民将永远铭记自己优秀的儿子,突尼斯人民将永远感激来自遥远国度的白衣使者。
(郭蔚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