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暂无简介……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12 点和金钱 0 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 12 点点数和 0 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 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李凭箜篌引
李贺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贺的这首诗,以描摹声音生动素来被众多诗评家所称道,被广大诗歌爱好者所传诵。
本诗最鲜明的特点就是诗人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写作角度的灵活多变,措词的精炼形象传神。
诗的第一句,写箜篌的构造,貌似跟李凭的演技风马牛不相及,实则以物衬人——好的乐师一般有好的乐器——为后文婉转悠扬的乐音作铺垫。
诗的二、三句给人以悬念,摹写声音的凄丽似“江娥啼 素女怨”,氢空山的云雾惊得不动。这么好听的箜篌是谁人演奏的呢?紧接着一句“李凭中国谈箜篌”,一下子给人释了疑。
开头四句,诗人就给人亦真亦幻的感觉,令人拍案叫绝。
五、六两句,以声写声,以形写声。用常人易感受的声音,易见的具体事物作喻,把一幅立体画横展于读者面前,这里“泣”“笑”两字用得逼真,把琴声的急促平缓,悲歌欢语缓缓输入我们的耳膜。真可谓神形兼备。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黄。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诗人想象力奇特矣!突破常人之常规,驰骋千里,大胆感人。把神话和现实紧密地联接得浑然一体。别的不说,单说女娲补天末补住,以至于雨从天上漏下来。缘何故?缘故在于听了李凭演奏的箜篌声而疏于职守。此刻,诗人已将李凭的演技升华到了最高的境界,使人不得不为之惊叹,为之折服。
紧接下来两句,诗人仍采用神形结合的手法赞美其演技。“瘦”和“老”两字,初视似乎形如嚼蜡,勃然无味,但细细口味推敲,会惊喜地发现真正是“高峡出平湖”,你想,连老鱼、瘦龙这样的怪物听了都忍不住手舞足蹈,更何况我们这群健壮而有灵性的人呢?因而使得诗的形象更加丰满。
。
总之,全诗意境深远,相象奇特,主旨鲜明,毫无雕凿艰涩之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给人以清新自然之美,诗人虽然直接点明他的技艺如何如何高超,但是从诗人那行云流水般的字里行间漫溢出李凭娴熟、精湛的演奏技艺。无怪乎清朝方扶南评点此诗为“摹写声音至文”,确是言之凿凿。
1998/4/22于瑞昌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