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暂无简介……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12 点和金钱 0 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 12 点点数和 0 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 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我的长征”目前行程已达2600公里,仅向导就有几十位,但印象最深的是藏族小伙扎哈。
8月3日,我的长征全体队员翻越了长征路上的第四座雪山——昌德山。下榻扎哈家,已是满天繁星的晚上八点半钟。
扎哈的房子四层楼,座落在半山腰上--这幢据说有四百多年的藏式建筑,一楼堆放杂物。我们住在二楼的厨房里(住十名队员),四楼住8名队员,三楼要住6名女队员,住不下,扎哈和他小舅子将床铺腾出来给女队员住,而他自己住阳台上去了。
扎哈的父亲(母亲四年前去世)在火炉边用半生不熟的汉语与我们交谈,得知扎哈的妻子带着2岁的女孩到达古山放牧去了,十天半月不下山;而4岁的男孩则寄养在外婆家。
扎哈的父亲名叫托石多,今年57岁。他说,他家和后面另一家,红军长征时曾在此住过500多人。红军和国民党军在昌德山打仗,牺牲、饿死、冻死的红军不少。解放以后,政府组织村民用白布包裹尸骨,再由毛驴驮下山来,存放在这幢房子很长时间,后来统一运到县烈士墓集体安葬了。
我四顾被薰黑的墙壁,说这房子有些年头了。托石多说:有四百多年咧!虽然很破旧,但县政府不让拆,是红军住过的房子,要保护。
闲谈中,扎哈进来厨房,将队员们全部安顿好了。他十分热情地与我们攀谈起来。
扎哈说:他今年25岁,他应节目组之邀从明天起(8月4日)开始就是“我的长征”的向导,同我们翻最后一座雪山——达古山,并陪同走完草地全程,直至若尔盖。
扎哈很健谈。他说:他家养牦牛50头,一头可卖1200—1800元不等,今年卖4头;平时(主要是3至6月)挖虫草(冬虫夏草),论只卖,每只5—15元不等,每年可收上万元;原来种青稞,蚕豆,共有12亩山地,近年来实施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阿坝州不准种庄稼了,政府每亩补贴300元,他家一年补贴3600元。
扎哈引以为自豪的是,村里有电站,自己发电,定交一年电费才20元,城里人不能比吧;政府免一切税费,包括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入学。他的两个孩子算是赶上了好光景。
8月4日下午1:30,我的长征在地坪上整装待发,扎哈带着几位村民,赶着11匹装满队员行李装备的马匹,向达古山行进,扎哈走在队伍前面,一脸的得意。
当天晚上我们在海拔3900米的达古山牧场扎营,搭起帐篷,扎哈从马背上卸下装备和大饼,燃起篝火,烤着大饼,篝火映红了每个人的脸庞。
8月5日,我们胜利翻越达古山,村民和11匹马连夜赶回去了,而扎哈继续当我们的向导。他对我们谈起走长征的感受:走长征路一点也不好玩,要是我早就回家了。
过草地时,扎哈多数时段是一边走一边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唱起别有韵味的藏族歌谣,他的音色很美,是具有穿透力、又富有磁性的男中音。
扎哈说:放牧太辛苦了,自己苦,妻子苦,孩子也跟着苦。我准备还放牧两年,就要去过新生活:县里开发达古冰川,要禁牧,每人每月补助500元,由公司收门票。我的生活会有大的改变,首先要盖一栋占地200平方米的房子,办一个“藏家乐”。走完草地,我就去县里批地皮,老房子县里不让拆,红军住过的房子要保护起来,把上达古开发成红色旅游线路,到时候你们再来我家做客吧。
扎哈陪同我们整整走了十天,过达古山,走完草地全程,直至若尔盖时已是8月13日午时。他是“我的长征”中行走时间最长的向导。
风雨同行长征路,依依惜别在此时。8月13日晚,我们同扎哈告别之际,我从心底里默默祝福:但愿扎哈全家早日过上他所说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