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暂无简介……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12 点和金钱 0 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 12 点点数和 0 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 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11月9日,秋高气爽,天出奇地蓝,白云在头上飘荡.路边的田垅尽种小麦,麦芽子露出稀疏的绿色,给人一种清新之感.
队伍全天行进在柏油路上,从团街乡马初村到双化乡沿途34公里,汽车很少见,但路上很热闹,不时有马车在我们身边疾驶而过,来来往往,一改往日行军的沉闷,老乡不时与队员们打招呼.马车上的乘员老老少少,多为一家人,象是去赶集,载着大包小包,大筐小筐.主妇大都坐在男人后面,头上都裹着花花绿绿的头巾,只露出她们的脸.脸上的笑颜显示出她们简单而神秘的幸福.
柏油路就一直置于这样的景况中在山脊间蜿蜒,极易令人产生文学想象和美学思维.老夏发现在下坡时,正前方处于逆光里的柏油路,散发出耀眼的白光,整条路都是泛白色的.如果哪位作家在景象描述中"合理想象",不加观察和区别地形容为"黝黑的柏油路",那就大错特错了.可见文学界一向倡导作家们要深入生活视察生活,虽然谈不上是金科玉律,但也切不是空穴来风.
在路上,还有一个现象颇为奇特:所经过的村子,围墙上,屋檐下,更多是在路边一排排木柱上,到处挂着用绳索串起来的玉米棒,在暖洋洋的阳光下,远望一片金黄,蔚为壮观;近看一串串挂置有序,灿黄灿黄的.马初村的刘兴邦书记今天接着为我们带路,老夏问他,这些玉米露天存放,难道不怕有人偷盗?
刘书记说,这儿的村民祖祖辈辈就是以这种方式贮存玉米的,从没听说过谁家玉米被窃.
真是乌托邦式的道不拾遗夜不闭户,足见此地民风淳朴.
夜宿双化乡中心小学,今天,长征路上给老夏的启示多多:
现今都市人在防盗门、防盗窗几近牢笼式的层层防护中,还是没有安全感,撬门扭锁等入室盗窃案件居高不下,车站、公交车等公共场所扒窃之手防不胜防.老夏的疑问在此地显得多余,完全是一种城市惯性的"警察思维".其实,平安城市的建没任重而道远,所谓的城市文明在这个偏僻之隅黯然失色,乡村中和谐社会的元素源远流长,也非来自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它的多样性更是远不止云南劝禄境内的"道不拾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