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答应这个礼拜陪朋友去拜圆通寺,正好今天阳光明媚(许是佛祖保佑吧),是外出观光的极佳天气。
清早,我们迎着朝阳出发了。在前往圆通寺的路上,我暗自想,我是以一种什么心态去游圆通寺,去会见佛祖呢?是拜偈?是洗礼?或是祈求?还是仅仅为了陪伴?但至少我知道,那就是与佛无关——因为我心中无佛。
作为一个马恩列的弟子,我的膝盖不会不会屈服于任何神明。但是,我也绝不会因此而贬低佛的智慧。佛的精神几千年来被广泛弘扬,自会有他的道理。至少,佛法的博大精深不是我一个愚昧的凡夫俗子三言两语能评价得了的。
一直以来,对佛教思想我没少思考过,对有些观点和结论我常常为之自鸣得意。但每个人由于思考的立场和思维的方法的差异,思考往往停留在自己一系列的偏见——即使能够自圆其说——包括我。
圆通坐落在圆通山南,前临圆通街,后衔圆通山,与昆明动物园毗连。据说园通寺始建于唐代南诏王异牟寻时代,已有1300多年的建寺历史,是昆明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同时,它也是现在昆明市内最大的寺院和云南省古代优秀艺术建筑之一,在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一带都享有盛名。
进门后沿着中轴线一直下坡,大雄宝殿地处寺院的最低点。主体建筑有圆通宝殿、八角亭、"圆通胜境"牌坊等。布局严谨、对称,主题突出,杂而不繁。加上其园林式的建筑风格,青山、碧水、彩鱼、白桥、红亭、朱殿、彩廊交相辉映,景色如画。
大雄宝殿又叫圆通宝殿,其结构和佛像都具有元、明建筑风格。大殿正面内柱上,彩塑有两条盘柱聆听佛祖讲经的飞龙,形神兼备,活灵活现,龙各盘一柱,高十来米。二龙相向,舞爪咧须,作欲飞状。属于我国佛寺中的上乘泥塑珍品。
大殿后的石崖上,有历代文人墨客的摩崖石刻、诗词题对。在峭壁下的圆亭旁,有一砖砌高台,叫"咒蛟台"。清乾隆年间,撰写大观楼长联的著名诗人孙髯翁晚年贫困,曾在咒蛟台卖卦算卜,自号"蛟台老人"。
寺内梵歌绕粱,香火旺盛,游客如云。朋友问我怎么没有见到一个和尚,我不禁失笑。我倒见到两个。现代的和尚已经严重变味了,穿着袈裟的不一定是真僧。而真僧也未必就真了,据我了解,一般一个普通的住持都是副科级,结婚生子,喝酒吃肉,虽在空门,万事不空。
还有一些所谓虔诚的信徒,念经拜佛有板有眼。但我似乎从他们的眼神中看到了有所求的欲望——企望佛的施舍。
走出寺门,我感觉自己对佛更加陌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