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妇人,她有两个儿子,一个卖布,一个卖雨伞。雨天的时候她担心卖布的儿子生意不好;晴天的时候她担心卖雨伞的儿子生意不好。于是她整天闷闷不乐。有一天,一个人对她说:“雨天你就想卖伞的儿子生意好,晴天你就想卖布的儿子生意好。”于是老太太就天天快乐了起来。
这故事告诉我们:想事情有时候换一个角度就会大不一样。
作为老师,我觉得我们尤其要学会这一点。
因为应试教育,现在很多老师还是一只眼看学生,那就是成绩。成绩好了,什么都好;成绩差了,问题百出——左看学生是缺点,右看学生有不足。其结果是:学生越学越没信心,老师越教越感烦心。
对于这种现象,我觉得我们必须改变!而改变的一个关键就是老师要学会换一个角度看学生,或者说多几个角度看学生。
记得1998年我带班,开始成绩也不好。说心里话,当时我也急。但我提醒自己:埋怨没有用,发火更没有用。于是我开始静下心来思考:难道成绩真的就体现了学生的一切吗?难道同学们就没有其他优点吗?不,不可能!于是我更加细心的观察学生,更加频繁的跟家长接触。让我吃惊的事情出现了,而且是不断出现。
彭德湘,我班上一个成绩一般的学生。一个秋天的下午,晴朗的天空突然涌来乌云,仅十几分钟就下起了大雨。而此时,学校的篮球场上正晒着学校旁边一个农民的谷子。等老伯拿着蛇皮袋、簸箕匆匆赶来抢收谷子时,雨已经很大了。在操场玩的学生纷纷跑进教室。只有一个学生冒着雨在帮那老伯收谷子,而这个学生就是他!
还有一次家访,有位家长跟我说起她的女儿,很是高兴和自豪。原因是:今年他家做房子,有时经济比较紧张。有一次,家里正需要钱的时候,他在我班上读初一的女儿竟拿出一百多元钱给他。他非常吃惊,问女儿钱是哪来的?女儿告诉他,是家里每个星期给她的零花钱里面省下来的。而这个女学生,我清楚的记得:她叫荣玲丽,个字很高,坐在最后一排,成绩不好。
更有一个叫胡龙平的学生,只看他的成绩,很差。如果再看他遵守纪律的表现,最差。他任性,管不住自己。但有一次,班上一位同学得了大病,因他家里困难,我倡议大家捐点款。就是这位胡龙平,把所有的零花钱都捐了出来,总共是12.5元,是那次学生中捐的最多的。
这就是那些考不出好成绩的学生。甚至是以前我看着就有点头痛的学生。我把我看到的、听到的告诉全班同学,我说:“你们每一个都是好样的,都有闪光的地方。如果你们能让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不断的多起来,让自己的缺点一点一点的少下去,我相信,你们一定能成长为一个非常优秀的青年!”
就这样,我不断的换着角度去看我的学生,欣赏着我的学生。慢慢的,我的学生也学会了换个角度看自己和周围的人。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优点,看到了信心;看到了别人的优点,看到了差距。他们懂得了: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帮助他人等一些平常的小事,做好了都是美。他们看到了生活中更多的美,他们有了更多的美的追求。
三年过去了,他们都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当然,不一定都是高分!
八年过去了,我还经常会收到他们的来信或听到他们一些好的消息。我也会常常想起那个老妇人的故事。
修水县上奉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