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转身
三月最后几天的D城笼罩在连绵的阴雨中,四角的天空低垂着,像是覆着巨大的灰色幕布。
黄经转过0度,已经是春分时令了,春天在有条不紊地分段延续。听过了滚滚的惊雷,看过了红艳的木棉,闻过了清新的桂香,春暖花开的日子久了,即便是三两日短暂的阴雨,也觉得这阴霾确实有些冗长与不识时务了。
暮霭沉沉的时候,我在蜗居的斗室里坐立不安,脑海里满是于得失取舍之间挣扎的杂乱思绪。拉开严实的暗红色窗帘,挂钩上发出了厚厚的叹息。有几缕夕阳穿过不锈钢的窗户钻进来,泛着并不耀眼的金色光芒。突然间,整个屋子变得熠熠生辉,格外亮堂。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便不由得重新兴奋起来。我下意识地把手伸出窗去,想握紧一把阳光,就像去掬一捧汪汪春水。我在想,或许,这阳光早就守候在窗外了,只是我没有推开窗户罢了。于是,又庆幸起这简单的推拉动作来。
然而,我又要成为D城的匆匆过客了。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这一春的芬芳,我又开始奔波在追逐青春的路上了。如果注定只能成为过客,那么谁又是我前生转辗而过的经停?过客与驿站的轮回相对里,是宿命在劫难逃的安排,还是萍水相逢的忧伤邂逅?
转山,转水,转经轮,为的是一场尘缘相逢。一时的心动,留下的只怕是永恒的相思。
一转身,真就是一世么?
另一种乡愁
岁月的标尺上分布着各式刻度。以天为单位,三十天或一个月就是一个不长不短的周期。从28号到28号,正好是一个月的长度,时间的度量衡读秒地精准计算。
这不,不知不觉中,我来到X城已逾一月了。
不过,对于X城,我一直不愿意采用“回到”或者“回归”这样的词汇。这一方面固然与我喜欢咬文嚼字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心态的一种反映。
回到或者回归,说明你曾经属于这里,只是由于某些原因暂时的离开了。而X城于我,尽管并不算陌生,甚至也有些熟悉,毕竟更多的都只是短暂的路过与经停,真正留下往来的日子并不多。就像擦身而过的两个人,打了个照面,留下依稀印象,匆匆告别,然后,偶尔忆起,偶尔想念。
我与X城就保持着这样的关系。我能清晰回忆起十几年前初次接近的情景,也会对于最近发生的事情模糊不清。萍水相逢里邂逅的两个人,彼此有些好感,但你不属于我,我亦不属于你,情感游离在爱与不爱的边缘。这样想的时候就不觉得她与我有多么密切的关系了。
所以,经过认真的思考以后,还是决定将我的到来定义为“来到”。来到,只是表明你来了,表明你到了,是现在进行时,与过去或者将来无关。
其实,现实的情况又何尝不是如此?从一个地方漂泊到另一个地方,无论地理上的距离有多近,心理上的距离却总是那么远。渐渐发现,当我反复比较X城与D城、S城或者Z城之间的区别时,我其实是缺少一个稳定参照物的。家,有时候并不总像想象中的那么具体与清晰。更多的时候,家是一种触发忧伤的诱因,一个承载乡愁的载体。
由此,我萌发出一种新的思考,乡愁一定要在故乡以外的地方才能产生么?身处故乡就不会有乡愁吗?所以,我以为,乡愁首先应该是一种心绪,是一种气质,是一种弥漫在骨髓里的忧伤,与距离的远近无关,甚至也可以与故乡无关。
那么,我现在敲击的,以及以后还会敲击的,与X城有关的文字,也算是一种乡愁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