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家在乡下,茶余饭后,乡亲们最喜欢讲大人物的前世今生。譬如,说刘伯温是诸葛亮转世,XX元帅是关云长转世。我对他们说,如今台湾有个学者叫李敖,他可是李白转世了。
为何?且听我慢慢道来。
第一,两人都乃旷世奇才。李白被人称为“诗仙”,与杜甫一起成为大唐诗歌的旗手,流传至今诗作有一千多首。李敖按其自己所称:“五百年来,中国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一生著作不等身,早超过他的身高了。单禁书就有九十六部,不说是后无来者,绝对是前无古人。第二,两人都有一身傲骨。李白以布衣之身而藐视权贵,批判腐败的政治现象。他“不屈己、不干人”,正如他在诗中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敖以反抗国民党专制独裁为己任,对蒋氏政权及国民党始终穷追猛打,一生两度入狱,笔锋愈挫愈锐,如前文所说,一生禁书就多达九十六部。第三,两人都有惊世妙语传天下。李白的妙语便是他的那些诗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敖的妙语自是更多,仅举一例,本人最爱:“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新疆人就笑了;新疆人说他民族多,云南人就笑了;云南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江西人说他能吃辣;湖南人就笑了;湖南人说他美女多,四川人就笑了;四川人说他胆子大,东北人就笑了;东北人说他性子直,山东人就笑了;山东人说他经济好,上海人就笑了;上海人说他民工多,广东人就笑了;广东人说他大款多,香港人就笑了;香港人说他二奶多,台湾人就笑了;台湾人说他想独立,全中国人民都笑了。”李白之妙语意境天成,千锤百炼,经千年的时光打磨,已成中华文化的珍珠。李敖之妙语诙谐有趣,点石成金,经传媒的推波助澜,已成民众的顺口溜。第四,两人都有传奇经历。李白年少时好任侠,喜纵横,二十多岁时即仗剑远游,访名山,交朋友,谒名流,见天子,相传高力士为他脱鞋,杨贵妃为他磨墨。李敖少年亲临战乱,十四岁飘洋过海去台湾,才高八斗,数次辍学,写《老年人与棒子》,揭“中西文化论战”之序幕;两度入狱,几次婚姻,著书百余部;选总统,当立委,上电视,妙语天下。第五,两人都是帅哥。李白在当时就被人称为“谪仙人”,可见其风度不凡。李敖则人证物证俱在,人证不用说,物证是他的照片。
也许有人说,李白之“傲”终究不能和李敖比,因为李敖敢直斥台湾伪政权,骂蒋介石,骂李登辉,骂陈水扁,骂马英九,李白没有骂皇帝,只是发发牢骚。我想,这要以历史的眼光来看,李白生活在距今1200多年的公元8世纪,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他能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喊已是不易,而李敖生活在“搞民主无量,搞独裁无胆”的跨20世纪的台湾,与唐朝相比,已经过一千多年的进化,自应有所进步。如果还有人说,李白没有真正之“妙语”,李白的妙语只是一些诗句。我想,这只能说是历史的遗憾,倘若当时传媒发达,娱记众多,以李白之个性,他不天天爆猛料才怪呢。大唐畅销书排行榜的首席,恐怕非《太白妙语大全》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