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腑瞰高原
都是歌曲惹的祸,《家乡》、《天路》、《青藏高原》、《草原上的格桑花》、《向往神鹰》、《康巴汉子》等一次次把蓝天、白云、雪山、冰川、格桑花、卓玛、寺庙、喇嘛、草地、牛羊、青稞、酥油……塞满视听,都是歌曲惹的祸,都是这些优美的旋律、高亢辽阔的音符、激情豪迈的演绎,赋予了雪域高原太多的浪漫和神秘,太多的诱惑和向往,点燃了不泯的童心,也似乎把身体上的每个细胞都亢奋到不能自已的程度了。
嗯,还不错,原以为这辈子也就只能这么着在音画的世界里去遥遥意淫西藏这片土地,没想到在年龄耽误不起的骨节眼上,顺利成行了西藏之旅,真是阿弥陀佛,就像《家乡》中的唱词“那是菩萨保佑着”。
从南昌经重庆往拉萨,途中虽然逗留了一晚,但候机的折腾,还是让人困倦不堪,飞机从重庆起飞,瞌睡虫就开始偷袭,不多时就昏昏糊糊陷入了梦乡。不知过了多久,迷糊间醒来,才感觉舱内的气氛似乎不同寻常,眯缝着惺忪的睡眼看去,不少乘客正饶有兴趣透过舷窗把目光聚集到舱外,同事正拿着功能有限的相机把无限的视觉定格。
不就是高空的云彩么,忒是少见多怪了。不屑间,正想继续梦游下去,突然窗前的异景无意撞入眼帘,惊骇到了心底:哇塞,云海之上不仅仅是万里蓝天,连绵起伏的山峦居然一座座刺破云海,傲立苍穹,飘浮于蓝天白云之间,山峰或冰雪皑皑,连绵不绝,灼灼生辉,像冰清玉洁的女神;或是山岩连缀,黑石裸露,寸草不生,像健美至极的阳刚男儿。这时,除感叹山的巍峨、雄伟之外,心中油然升起了一种神圣、庄严和肃穆之情!
啊呀,定神想想,这会儿显然是已经进入高原了。六千米左右高度的云海,看上去不及山脊的项背,八千米上下的航线,机翼仿佛从峰尖掠过,坐在飞机上,突然有了《向往神鹰》歌词的切身体验:“俯看天外世界 ,止不住热泪盈框 ,父辈们朝圣的脚步还在回响,你使我实现了童年的梦想…… ”
此时,心已激荡得热血澎湃了,飞机却是依然从容翱翔。极目窗外的世界,宛如壮美的画卷正在慢慢的,轻轻的舒展。骤然顿悟,这儿的山,已然不是寻常的山,是圣山,这儿的云,已然也不是寻常的云,是祥云了。曾听说,雪域高原“一日有四季,十里不同天”,虽然舱内的恒温恒压,不能让寒温感觉器官直接感受这儿的独特气候,但凭视觉和感性知道,这儿的神山能穷极挑逗之能事,摆弄云彩于胸间,云彩也极近妩媚之本性,仪态万方,精灵一样还雪域高原无限的神奇,相得益彰,鲜活画中。
你看,经年不化的冰川、雪峰,泛着寒光,无言自威,虽然云层有时浩渺如海,背负阳光,一片洁白灿烂,但再高贵,仍然被世界屋脊的磅礴深深折服,天鹅绒般环绕在峰峦周围,那样恬淡安静,似是为主人轻歌曼舞。要是其他地方,这样的云海早把大千世界的一切,完整淹没在脚下。
随着山川平滑舒展,山的气质渐渐变得刚柔相济起来,低矮一点的山体满布浅浅的绿意,云儿有时薄如蝉翼轻纱,有时抱成一团一簇,似是闲庭信步,山水顿时活现出几分江南的柔媚来,但随山势的升高,视线攀越某一高度后,山脊会突然变得齐刷刷的光秃,像水库一样,有一条泾渭分明的水位线,水位线下的山体成为不毛之地,只不过这儿恰恰相反,或许是绿茸茸的小草辄止于退行的冰川线吧。因而山峰多半仍是粗犷、雄浑、刚毅有余,就连飘忽不定的云儿似乎很少留恋退行的冰川线上,总是怯生生的依偎在山腰上下。
高原之高,也可从飞机相对于地面的高度感觉出来。
透过云隙俯瞰,地面低处的河谷,清晰可辨,沿途,不知是长江,还是黄河,在山涧中九曲回环,浩然东去,不是引擎的轰鸣,应该可以听到水流的欢歌。一路所见,川藏高原虽然人烟稀少,但多半有水的地方,多半有路,有路的地方,多半有村寨点缀其间,人说黄河孕育了中原文明,长江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这话不假,有水人才能生存,有人生存,才有人的文明。
胡思乱想间,飞机已飞入了拉萨嘎贡机场的上空。
二、宗教寺庙
西藏旅行一半时间是参观寺庙,与内地寺庙不同的是,受政教合一独特社会制度的影响,西藏大小城市的寺庙,于今仍然处于显赫的地位。
走进一座寺庙,似乎走进了一条时光的隧道。
寺庙里,水缸般硕大的灯座盛满洁白的酥油,豆粒儿大小的灯花,耗尽了千年的时光;袅袅香火,氤氲千百年来知识智慧的结晶,眼前所见:一角壁画是一片世俗的天地,一件文物是一个厚重的故事,一方灵塔是一代的辉煌和骄傲,一尊菩萨是一方的精神和虔诚。一根木柱撑起的不止是春花秋月,更是灿烂的历史长河。一片瓦砾遮挡的不仅是风雨阳光,更是藏教文化的庇护。触摸一砖一瓦,就是触摸藏人千百年来的西藏的政治文化思想脉络。
走进小昭寺,我们似乎能看到唐朝文成公主身带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金像入藏,行止于此,开工建寺的情景;走进布达拉宫,我们仿佛可能感受到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和雄心壮志,看到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大兴土木的盛况,走进大昭寺,再一次让我们感受到蕃王松赞干布迎娶尼泊尔尺尊公主的显赫;
走进一座寺庙,就走进了一片疆土的中心 如果说地域的中心是城市,那么,在西藏,寺庙就是城市的中心。在西藏人的眼里,“先有大昭,后有拉萨”,拉萨老城,以大昭寺为中心,以“囊廓”“八廓”“林廓”环型展开,“囊廓”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八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街道向外辐射叫八廓街,“林廓”包括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一大圈。新拉萨,则以布达拉宫为中心,拉萨四面环山,红山和药王山小兄弟般在这山间的空旷中拔地而起,布达拉宫屹立在更近中心的红山之上,像明珠一样攘嵌在都市的塔尖,这座凝结藏族劳动人民智慧和汉藏文化交流的古建筑群,俨然以其辉煌的雄姿和藏传佛教圣地的地位绝对地成为了藏民族的象征,新城在周边尽速延伸。日喀则市西的扎什伦布寺,虽然位置不在城市中心,但扎什伦布寺依尼色日山而筑,蜿蜒迤逦,恢宏壮美,龙盘虎踞,居高临下,放眼望去,日喀则市尽收眼底,以势代位,独领风骚。
寺庙的中心地位不仅仅体现在地理位置的优越上,更体现在宗教权势、社会财富和社会生活层面中。
寺庙是政教的中心。大昭寺,五世达赖喇嘛建立“甘丹颇章”政权后,“噶厦”政府的机构便设于此,重大政治、宗教、大佛事活动如活佛灵童转世的“金瓶掣签”等等大都在这里进行。扎什伦布寺则是后藏的政教中心,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布达拉宫,既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也是其坐床、亲政大典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动的场所。
寺庙是财富的中心。由于西藏寺庙的另一个典型特征是寺庙内 构建灵塔或灵塔殿,用来供奉和收藏活佛、上师法体或骨灰。不像北京有十三陵,西安有兵马俑,因此,历代精神和政治领袖生前聚敛的财富和死后精神追逐者的敬奉,都变为金银珠宝悉数安放在灵塔,可以说每一坐灵塔就凝聚了一代人的财富和智慧,据记载,仅五世达赖喇嘛灵塔光镶包黄金就达11.9万两之多,难怪所见的灵塔无不金碧辉煌,无不珠光宝气灼灼生辉。
我以为,藏教精神的占领,加快了财富的聚集,财富的聚集,反过来又强化了精神的占领。这种循环往复,不仅从寺庙的财富可见一斑,也从藏教的深刻影响可感知一二。
如今西藏解放快60年,在西藏仍然随时可以看见我们认为不可思议的现象,仍然可以看到藏民转经拜佛的虔诚。街上,每一个穿着藏袍的人,差不多手上离不开经轮,经轮差不多一刻不停地在他们手上日夜不停地转动。我们看到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风雨无阻,摩肩接踵地围绕着寺庙外的“囊廓”“八廓”“林廓”转经道转圈,匆忙的脚步似乎永远不知疲倦。我们看到只要稍有份量的地方,都会悬挂五颜六色的经藩,呼啦啦跳跃转动的经藩,仿佛能起舞他们的幸福吉祥。更有甚者,扎堆的人们一次接一次无休止的用等身量的方式拜佛礼佛,少数人千里之外等身量一路朝圣佛地,头被磕破,人能累死……
宗教信仰自由,不置可否,但科学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意识形态里的东西我想总会在时光的长河里逐渐得到涤荡、纯净和升华的。
三、亚洲水塔
以前,总以为越高的地方,越会缺水,其实这只是事物的一面。当你从世界屋脊青藏天路经过,车窗外的景况会告诉你:这儿水流纵横交错,水草丰美,高原湖泊像无数的珍珠、宝镜,镶篏在广袤无垠的青藏高原上,这时你会突然觉悟,极高的地方,并不缺水,相反甚至更为丰富。
为什么会有这种景况呢,一路我在打量,也在幻想。
此时,我似乎听到掠过眼前的云朵与头顶尉蓝天空的对话,云朵说:“我生长在印度洋,母亲是水,我偷偷的脱离母体,以难以感知的形状,在空气里隐身埋名,怀着飞的梦想,向往着您——蓝天,靠拢、靠拢……”蓝天舒展了一下身子,把白云揽入胸怀,轻轻说:“孩子,知道你不容易,温差气流,成就了你的梦想,把你从遥远的地方带到我的身边,你完成了多次蜕变,你也到达了你高度的极限,你是值得光荣和骄傲的。孩子,你看到横亘在你前面的雪山和底下的草原了吗?”“看到了。”白云应答着,突然一股冷气袭来,白云打了个激凌,胆颤心惊说:“我感觉被风扯得翻滚眩晕,身子越来越冷,也越来越沉了。”说着云的脸色开始由苍白转乌黑,满身溢出了细微的汗珠,一副虚脱的模样。蓝天安慰说:“孩子,没办法,这是你的宿命,你已经在4——5千米的海拔之上啦,任何的一丝冷热聚变,都足以打回你原形,你是飞不过那些6——7千米的雪山的。”
蓝天的话还在空中回荡,忽然,我真切地感到,车窗外风摧着流云挨着草原奔驰,云朵渐渐变暗,瞬间,与草原连成了一体,一阵小雨泼打在车窗上,碧绿的草原,顿时变得湿漉漉更加油亮起来。
记得民谚说,高原的气候“一日知四季,十里不同天。”看来一点不假,不多一会,列车很快把风雨甩在了车后,此刻蓝天更加释怀,别的云儿又变得洁白如花,我的思维又一次陷入了冥想之中。
这回我听到的,似乎是茫茫雪山沉闷的自言自语,他说:“几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我就渐渐从海底抬头守卫在这儿,我不允许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从我身边溜过,不然枉然了我横亘千里的巍峨身姿,我有冰冷的肌骨,海拔温差可是我最得意的杀手锏,暖湿气流只要被我逮住,定会很快让其改变面目,我把他们的尸骨做成薄白的轻纱——霜雪,冬季我把他们做成白色铠甲——冰川。”
“虽然这些白纱铠甲是我的战利品,但有时我也烦厌成了我的累赘,要是他们自行崩裂倒也罢了,但有时厚达几十米几百米,没完没了的困顿我,捆绷着我的手足,这就够我受了。因此,我用一生的积累,去交结朋友,解除我的困顿,精诚所致,金石为开,我交到了世界上最可靠的朋友——太阳。太阳千百万年如一日,星星月亮一走,准来同我做伴,见面就不停用光芒轻吻我,用能量温暖我冰清玉洁的肌肤,退去我身上的白露纱轻,炽热的时候帮我缷下沉重的铠甲。我与太阳从此成了生死之交。”
“我受太阳之恩,无以感激,于是,我每天站在世界的屋脊,第一个迎接朋友的到来,头伸过晚霞,最后一个送朋友回归。兴奋激动的时候,我也会泪水涟涟,感激朋友友情的永恒,也感激朋友的温暖无私,太阳离开我的时候,我缓缓披起薄白的轻纱。如此,在日复一日的时光里,我的白纱增了又减,减了又增,我的铠甲厚了又薄,薄了又厚。年久月深,我的泪水流出了沟壑和坑洼,汇集成了江河湖泊。”
列车经过唐古拉山口的时候,天色已近黄昏,我开始从遐想中回过神来,面对眼前纵横交错的沟壑,我似乎能读懂他们的沧桑岁月;面对星罗棋布的高原湖泊,我能模糊的辨识出谁是他们的生身养育父母;面对连绵千里的冰峰雪山我在心里断定,他们真正是连绵千里的固体水库,而且隐若感知,充实固体水库的不是淙淙的清流,却是印度洋永无止歇滚动上腾的暖湿气流。
啊,青藏高原,怪不得你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江源头”。啊,青藏高原,你孕育了雅鲁藏布江,你的乳汁,不仅哺育了中华民族,也哺育了亚洲许多国家,怪不得也有人誉你为“亚洲的水塔”。
四、高原风光
生活在美丽的江南,感慨江南小桥流水的自然和谐,粉墙黛瓦的风物人情,烟柳雨荷的浪漫诗意……
诚然,江南很美。但走进西藏,突然觉得江南过于喧嚣浮躁,少了几许恬谧纯净,过于小家碧玉、花拳绣腿,少了几许磅礴大气和壮美的震撼。
领略西藏风光,无异于经历了一次灵魂的洗礼。
这儿纯净恬谧,到处像新上色的图画,清新、洁丽,正因为如此,以致于眼睛像装上了长焦广角镜头,能看清更遥远更宽阔的物象。
这儿的天,碧蓝深邃,似乎可过滤心灵的尘杂。云彩,宛若变幻的心绪,或透亮洁白,朵朵如心花开放,悠闲而自在;或丝丝缕缕,情意绵绵,不知该随风流浪,还是守望蓝天?早晚的瑰丽,更像芙蓉出水,妖娆绚丽。当然,也有情绪不佳的时候,或吞没阳光,正如压抑后的心雨,也许会随时瓢泼而下,也许因阳光透亮了心坎,再显欢颜。
这儿的地,碧绿广袤,确实是一块返璞思想的净土。牛羊悠悠,珍珠一样洒在草地,啃着那啃不完的野草,从草甸的一端向另一端静静的流淌。听不到尘世的喧嚣,除却偶尔的毡房能显现有人活动的迹象,一切的一切,尽显原始生态无限的静谧和安详。
这儿的山,有的白皑皑横亘在视线的尽头,巍峨挺立,像沉睡千万年的玉龙,守护神奇;有的披覆茵茵绿草,平缓舒展,像少女的身姿,柔媚婀娜,飘逸起伏,从近前铺陈天际。
这儿的水,晶莹剔透,蓝宝石般闪烁出七彩天光,如梦,如幻,如诗的童话启迪心灵的美好。
这儿磅礴大气,到处有震撼心灵的壮美。
列车因路遥而飞驰,风景因广袤而缓逝。静静地享受窗外,把辽阔读入眼底,把震撼留在心田。
列车穿过唐古拉山口那段,突然感觉站在了地球的顶点。头顶蓝天,望断天际,远方的雪峰、天地交接处的云彩、近前的一切,都置身在自己的足下,一种顶天立地、唯我独尊的豪迈顿时喷薄而生,瞬间自己似乎成了世界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