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重阳,移火进房,是家乡的习俗,冬天烤火叫搭火,现在都烧气加上都是新房有就慢慢改了,只好说说小时候趣事:小时候下放乡下,人家都是烧大灶家家都有几个火笼又叫坎炉中间放一个红土缽,外面用篾编的,烧好饭就铲好火,如果夸女孩子长的一只坎炉缽一样,那是要找你拼命咯。我们家烧小灶基本上没有火屎,加上我妈妈看不得提一个火笼身子猴起,所以就我们家没有火笼冬天就硬扛,造就了我现在不怕热也不怕冷,“有呷冇呷烧个蓬火搭。人冷搭腿。狗冷撘嘴,鸡冷上树,鸭冷下水。”相比之下小伙伴就幸福啊可以提火上学,腰上系一个围裙一罩暖和啊,到了寒假我们就活蛇了:家家杀年猪我们看够了就到案板上拣猪油,装在雪花膏的盒子里发在火笼里熬油炸东西吃,一般炸米粉,薯片,糍花片,一伙人围在一起看,这就是伙伴的来历。有看的有些人流口水,有时一下操翻了,蓬一头的灰。接下来就是分而食之,乌面戏嘴吃的不亦乐乎,再商量明天去谁家看杀猡猡,后来队上来了一个烧窑师傅与妈妈同姓看我们没有火笼专门烧了两只脸盆大的土钵,边上写上妈妈名字。我们用了好多年,有一年因为放了好多木炭,晚上休息不记得盖上,把我家百年老宅楼板烧一个大洞,老天保佑自己熄了。不然把黄土岭老街都烧了就麻烦,所以就不用它了。还有富贵人家地主老财用黄铜火炉:擦的锃亮有盖子,上面密密麻麻钻了好多洞,边上挂一双 火筷子,上面还扭几扭。从里面夹一块猩红的炭点着同样锃亮的水烟筒,叽悝咕噜呑云吐雾这是解放前的奶奶哦,我看见她时就没有当年的神气哦,不做地主婆好多年了 ,只好去柴炭厂买炭灰来搭火,里面埋几个硬木头,白烟汩汩的喷,薰的她眼泪婆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