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技术由外国传入中国,至今已遭遇颠覆性革命。传统的照相技术已被数码取代,老式照相技术已淘汰,传统照相馆如果不顺应潮流、更新技术、与时俱进,只能退出历史舞台,否则,中华老字号也逃脱不了被湮没的命运。
1983年到1992年我在江西省修水县国营照相馆工作,80年代在照相馆工作是大家很向往的职业。我进照相馆时,属于这个行业里的第三代。第一代照相师傅由解放前私营业主到解放后公私合营变成国营职工,1983年我进照相馆,几位第一代师傅刚刚办完退休手续,但仍在留用,他们是照相行业的开拓者。第二代即我的师傅辈们,解放后50年代招为学徒,后成为照相行业中坚力量。有幸与两代照相师傅共事,学到很多传统照相手艺,现在很多照相工艺,如修版、修相、着色、暗房等,有的没用,有的失传。那些手艺虽然曾让自己半生饭碗无忧,没办法,今天也放弃了从事20多年的照相职业而转行,我那些曾经的照相馆同事和师傅,除个别外,都被趋势所迫或技术老化,全部脱离了这个行业。为此,照相馆经历成为回不去的远久往事,回首那些年影像记录的经典记忆尤显珍贵,也许在千万个家庭里的相册中,很多泛黄的老照片,我的师傅们和我就是记录者,你和你的家人有了一份怀旧和珍藏的源泉。与老一辈照相师傅在一起工作,听到一些照相行业里的轶闻,自己也经历过一些有意义的事件,现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听老师傅讲的轶闻,时间久远,可能记忆有出入,也没求证过,所以没必要当真和对号入座,权当故事听。
《师傅的师傅》
1933年,秋天里一个看似寻常却有些不寻常的日子。
江西省会南昌市,繁华的胜利路,有一家名气、口碑、影响、技术都不错,全市军界、政界照相业务被它包揽,叫“真真”的照相馆里,老板兼摄影师万启贞正在摄影室里忙碌着给顾客照相,前台伙计急促跑进来,说:“老板,外面有个军官找你!”万师傅匆忙放下手中的活,迎出大堂,看见一个穿着笔挺黄呢军装的年轻军官站在那里,看见万师傅从里间出来,非常友好的一笑:“万师傅,您好!我们长官请你过去拍些照片”,年轻军官并没有具体说明是哪位长官,万师傅透过店里大门玻璃,看见一辆铮亮的“奥斯汀”黑色轿车停在店外,两个怪异的前车灯格外醒目。万师傅曾给南昌市里不少军政商重要人物拍过照,但见这个年轻军官的派头和气质,威而不严,以及外面的轿车,心想,这次拍照的肯定是个重要人物,虽没早约,特地上门来请,看来非得自己去一趟,叫另外的师傅去有点不放心。
万师傅叫年轻军官稍等片刻,他安排另外的师傅接退了刚才的工作,然后收拾照相器材,把暗盒,面子黑里子红的遮光布准备好。20年代,用的是三脚架木质外拍机,三脚架、机箱、镜头可拆卸和组装,万师傅把所需要的设备全装在一个专用大箱子里,挎在肩上,手拎三角架,随年轻军官一起上了奥斯汀轿车。
奥斯汀轿车在大街上疾驶,街道两旁的店铺广告和招牌一晃而过,转过几条街道,来到中山路,来到一处少有行人的区域,往前走数百米,在一幢有几十级台阶的3层洋楼前停下,万师傅随年轻军官下了车,看了下周围的环境,大楼周围有10多个警卫站岗,大楼两侧的草坪有人高左右的白色护栏,万师傅随年轻军官进入大楼,门口卫兵并没检查,穿过大楼的走廊,大楼后面有个很大的花园,花园后面有2万小楼,小楼的右侧是东湖。“万师傅,就在这个花园里拍照,你稍等,先把器材准备好,我去请长官”,年轻军官微笑着吩咐。“好的,好的!”万师傅应承,开始搭好素色背景和三角架,从箱子里取出皮老虎 (老式相机机箱俗称)装在架子上,也就几分钟,年轻军官陪着一个着元帅服,胸别数枚硕大勋章,腰挎军刀,威武睿智、40多岁的瘦高个军人走过来,万师傅定神一看,非常吃惊:“这不是蒋总司令吗?”万师傅今天没心理准备,蒋总司令的副官为了安全起见也没告诉他给谁拍照。早有传闻说蒋总司令周围的人见他都唯唯诺诺、畏惧三分。说实话,万师傅是见过世面的人,也给不少军政要员拍过照,而给叱咤风云、铁腕执政、冷面铁血、阴险暴戾,心狠手辣,当今天下第一人的天子拍照还是头一回,不免心里有点紧张,在皮老虎上镜头的手有些哆嗦,螺纹接口总是对不上丝,镜头上不紧,手一松,昂贵的德国蔡司镜头掉在镶着小鹅卵石的地上,扁了,没法用,刚好这一幕被走近跟前的蒋介石看见。万师傅急得头冒冷汗,总司令日理万机,时间可耽搁不起,照相有什么重大失误,惹得总司令不爽,冒犯龙颜,轻者饭碗被砸招牌被毁,重者惹来杀身之祸也有可能。这几年江西闹赤匪已经让他够头疼的,几次坐镇南昌指挥围剿都没奏效,损兵折将,赤匪越剿越多,匪患越来越严重,今年是围剿赤匪的关键时刻,他请来了德国军事顾问。“娘希匹!怎么搞的!”万师傅以为蒋介石会用那种非常烦躁、暴跳如雷带宁波口音的出口腔骂他,垂着双眼准备挨训:“老师傅,姓什么呀?今天麻烦你了!”蒋介石没骂人,口气出奇的好,万师傅抬头看了眼蒋介石,他脸上笑咪咪在问话。“蒋总司令好,鄙人免贵姓万,镜头被我不小心掉地上摔坏了,我要回去换一个”,“万师傅”,蒋介石拖着那种特有的腔调叫了声,接着说:“没关系的,你回去换好了,不急,今天天气好,我在花园里走走”,蒋介石并没有责怪万师傅,心情也不错,万师傅放下心来,紧张情绪也得到缓解,匆匆随副官回照相馆取镜头。
中山路到胜利路来回,穿过叠上路,直行象山路,来回20来分钟。换回镜头后,蒋介石请万师傅喝了杯茶吃了些点心,聊了会家常,双方都放松下来。老蒋站在背景前,器宇轩昂,万师傅在相机前一切准备就绪,屏住气息,握紧皮球,为保险起见,他给蒋介石多拍了几张,把蒋介石那张传世之作,定格在他的底板中。阅人无数的万师傅通过照相,见到了老蒋宽容、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人性本来就具多面性。万师傅后来才知道,照相地点是蒋介石在南昌的行营,那一年他正在南昌策划第五次围剿红军,已经取得不错的进展。
蒋介石对这张照片非常喜欢满意,以后各种公开场合和他的下属墙壁上所悬挂的就是这张照片,几十年下来,不知翻洗过多少次和多少张,从此,万师傅以一片扬名天下,名利双收,“真真”照相馆成了一块金字招牌, 我师傅的师傅,40年代慕名前往当学徒,学好手艺后,来到修水县城开照相馆,名师下的高徒,从此在赣西北那块开满映山红、菊花茶飘香的红土地上写下了照相历史上重要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