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屋吉祥:2 糖铺里
解放前只要哇起糖铺里,就知道是我们家,因为整个县城就是一家糖铺,到现在也没有第二家,他的真名字“裕隆号”没有人叫,还是“糖铺里”直接明了。老板就是我爷爷袁文发,老板娘我奶奶闵有利,街坊皆就她袁老板娘子。看他们的名字不发才怪呢?
修水人这样说奉新人“一个包袱一把伞,跑到修水做老板”那时候黄土街的大老板基本上都是阿里奉新人,没几年我爷爷就发了。从宝庆银楼花一托盘现洋买来了老屋,做什么呢?他发现修水这么大的地方没有一家糖铺,于是带着一个从王陵基部队跑出来的四川老兵,去景德镇学习做麦芽糖,还从那里请来2个师傅,很快就把糖铺办起来了,主要是做小糖,卖人家做饼,还有就是棍子糖。拌上麻子,听说不得了的好吃,听得我们直吞痰,连个影都没看过,反正生意好的不得了,一天要做几担糯米,糖糟可以养7,8只大肥猪,还有卖,所以家里2个命好的大少爷得以上了大学,
奶奶说解放前有一个东北婆子经常来坐在灶角里边她烧火拉家常,态度很好,亲热嗲了,吃了她不少棍子糖。解放后她发现她竟是茶厂厂长二万五的老婆,地下党员,看见我们成了工商业兼地主。就装做不认识的了。
有一年爷爷看见一大群孙子竟没有吃过糖铺老板做的糖?于是想露一手。麦芽都发好了一筲箕。不小心被我弟弟五少爷操翻了,打了一地,爷爷大怒,从此不说了,其实那时候什么牙捏都没有了,就是不打了估计也做不出来,那是我们孙辈们离棍子糖最近的一次,每次哇起这些我们就对五少爷火勃着:如果不是他打了麦芽,如果不是---。如果如果我们不就吃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