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峰塔位于南山崖南边,因为这里地势低凹,山形缺失,宜筑塔平衡,或镇蛟龙,始建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800),后朽没。到了宋朝又重建。后来又倒塌。到了清嘉庆九年(1804)修水查姓乡绅商议重建,由于他们资历不够,于是想到在广东做学政的宣宗道光皇帝之师万承风,万承风 (1752年-1812年),字卜东,一字和圃,宁州安乡汤桥(今修水县黄沙镇汤桥)人。致信提重修文峰塔事,并做主修,万承风积极响应,除作为主要倡导人外,还予以资助。并写了《文峰塔记 》,于是众乡贤从青云门过河,上南山崖,由于年代久远,找不到原址,后来碰见一个老樵夫,经他指点终于找到塔基,于是在原塔基重建,越二年落成,七级,上面长一棵花椒树。塔旁建文昌阁,设免费公学,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中,有人要炸毁她,修水县怕遭报应不敢炸。当时南下干部陈XX用2个炸药包把他炸了。后修水修县志要把他名字写上去好让他流芳百世,他知道了把桌子都掀了,终不敢写,
90年代我们几个好事者想重建文峰塔,图纸都绘好了,觉得不通过政府部门修不了,于是天真的找到当时个文化局徐局长和文坛元老匡老。作古八劲开了个会:不要政府一分钱,只要挂个名就可以。本以为他们会举双手赞成咯,想不到他俩不约而同的反对,好说了一天堆。差一点和我吵起来,唉!他们俩错过一个千万留名个机会,被浇了一头冷水,大家不欢而散,
二零零八年修水县重建文峰塔。找到省里文管部门想讨一点钱,谁知道被上面一句话顶回来了:当年炸文峰塔怎么本来说一声?南下干部陈XX不好意思也捐了1000元,好歹也在上面留了个芳名,听说花了400多万。落成之后好多当官的敬而远之,峰哥意气风发偏偏要爬上去别人劝他不要上去,他己听不见下面声音了,想不到一头栽下了。这个东西就是扶正不扶败咯,慎之慎之啊,一山岂容2峰?我是倒过几回的!不可能又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