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9.12
80年代初期修水县城是没有自来水的,我们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去井里挑水,所以我们一班同学个子都不高,都是挑水匝矮咯,
修水县城有九井十八巷王家井水好,但是人太多,太深有7.8米。我们小孩子没有技巧挽不到水,也提不起来。中间一根麻条,踩上去还危险,虽然这里有两口井,但是都说北边一口井水吃不得,至于什么原因不知道,反正大家都不吃,
我们一般去刘爷井。听说汉代刘陵挖的,那里早上水浅。站在井沿就可以挽到水。但是水浑,不太好,人一多就枯了,所以好多时候就白跑一场,
还有就是马家洲咯沙井,水质好,冻清。但是它是蔬菜大队人挖咯,它有一个大水端,一般不会轮到我们手上来。除非他们挑完了,所以想到那里搞一担水也是不容易的。
所以挑水不光是体力活。条件好的人家用的白铁皮桶。我家用的是我爸爸自己打的杉木桶,不但样子难看,且重。我们真是好纠结,先要问好去哪里挑。有时候要跑几个地方才能挑满一缸水,有时候还要跑到西摆下面的卢家坎去挑。
但是在老镇里门口有一个卖水婆婆,个子矮小精干,扎一髻把,穿一件老式衣服,不晓得多少岁?我知道她住在华光巷,和一个哑巴儿子相依为命,她卖水三分钱大水桶两担,细水桶四担,不晓得水是从哪里抽来的?只见她每天坐在一个小木头棚子里头放水,她哑巴儿子帮别人挑家里去。五分钱大水桶两担。因为要钱还要排队,所以不是万不得已我们是不会去买水的,卖水婆婆有一个特异功能:她卖水是不要票咯,全凭记忆力,有时候你四担水做几天去挑,她记得清清楚楚,莫想去呷她咯蒙。你想一想整个黄土岭。陈家园一大片也有上千家人吃她的水吧,他一点不错,其他地方的人都是发牌子咯,有一天她好久没有放我的水,我一气之下走了,从此不去她那里买水,气是争了,但是自己也吃了不少苦头。她知道我生气了,跑去我奶奶那里赔礼道歉了,但是我还是不去,直到后来车木厂也有一个卖水咯地方,我就去那里买水。
后来我家里邀了几家人,才在黄土岭装起了第一根自来水管,你想从老镇里门口装过来有多远?当时有谁舍得花几百块钱?当时很轰动,都来围观,都是自己挖沟。望着汩汩的自来水,还有那一担细水桶。感慨万千:终于解放了。当时只要两毛钱一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