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水人做生意真是跟平江人一样,平江人卖猪仔----秘口不开。从来不吆喝咯,爱买不买。但是随着冰棒的出现 ,发生了变化,成了一个例外。卖冰棒也成了个体经济的萌芽。国家不可能派大人去外面卖。
小时候到了夏天。街上就会响起一片“买冰棒吧?买冰棒吧?”的童声,真是噪死八人,昼晨你是莫想睏觉咯,你只要应一声,保证马上会窜几个背白色木箱子的小孩子过来,里面放着棉被做的胆,中间裹在冷嗖嗖的冰棒,我好生奇怪?棉被这么暖和的东西怎么不会把冰棒融化?
王家井有一个冰棒厂,我知道是用电风扇扇出来咯,你几个闷大咯电风扇扇得你打冷战,看见好多女客在包冰棒,然后就有好多人在批发,再在外面叫卖。三分钱一个,也不是天天可以吃,我们对面的古月萌家里父亲去世每次放暑假就去卖冰棒。嗓子又尖又大买冰棒吧买冰棒吧一天起码叫几千句,赚了不少钱,要是家里有人开车的就会跟去乡下卖,当时我们下放乡下每次听见打修水声的都会跑过去看一下扯几句,买一个嗖几下,然后皱眉头哇一句“不是河背咯”往地下一扔。表示我不是乡下人,你不要蒙我,没有钱的人可以拿鸡蛋去兑换。有的人会兑几十个鸡蛋回去。本地鸡蛋啊,还有豆子什么的
开始只要叫买冰棒吧就行了因为只有冷饮部一家做,品种单一只有清水冰棒,偶尔有牛奶冰棒,要五分钱一个,叫起来比较简单,后来牲猪仓库也办了一个冰棒厂,不但品种多了,且质量更好,所以叫起来就麻烦了,总不好叫“买牲猪仓库冰棒吧”,于是不晓得谁创造性发明了河背冰棒,“买河背绿豆清水冰棒吧。”?老长了。有时候我们呷的冇事站大桥中间故意去问哪个河背?逗得他们面红耳赤,我们就哈哈大笑,我的同学大多数都去卖过冰棒,但是我从来没有卖过,也没有去做过小工,放暑假只泡在图书馆,什么杂书都看。
想不到后来我也去做冰棒了,那是在丝厂的时候,多了夏天周经理说“天气热了把我们的冰棒厂开起来吧”,来了这么久还不知道我们这里有一个冰棒厂,于是找人把机子修好,原来有一班人马,我只要负责:买来白糖,还有大量的盐,下面要放好多盐,我们生产的冰棒真正的白糖,这个东西放好多白糖都是不甜的,好的不需要我们赚钱,都是公家贴钱咯,
慢慢的有了雪糕和冰柜。流动卖冰棒的小孩子也没有,那个“买冰棒吧”的叫卖声也消失了,它就像修水商业史上的一朵小小的浪花,留在我们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