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玩文字活的天赋,没写过二篇象样的东西,从事的职业与文化二字更是相去甚远,因此后天努力都缺乏相应条件。况且时常为填肚子犯愁,就是想去附庸风雅,人家都要说你精神有问题。没有上班就是做学问的职业,不去赶科场,很少有人做这样的傻事。因此我时常为那些献身文学的人大跌眼镜。
但这并不妨碍我心存已久的那份向往,曾祖父也是太学生出身,先父虽怀才不遇,但在我们姊妹很小的时候就灌输“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古训,虽然后来自己没与文化沾边,对文化还是顶礼膜拜,而且是融入到血脉中去的。比如我遇见喜欢的书就买,而且不问价格,对有文化的人更是敬重有加,时常是打拱作辑。蜗居有几幅好友的字画,虽看不出个子丑寅卯,但也经常把玩把玩,总要在来人面前吹嘘吹嘘,我以为这是件很惬意的事。能如此至少给儿子作个榜样,产生点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喜欢归喜欢,无缘还是无缘,没受过几天教育,想打肿脸都做不到,很多时候是一厢情愿。生存压力有时是很沉重的,我在大连三年没有读过一本书,没有用过一回钢笔,连自己都不敢想像。像我这样的人,想跻身高雅之列,人家一定说你不知天高地厚。
无知无畏这句话很流行,从我的觉度来看,不完全是坏事,做得好不好,别人是别人的看法,自己感觉行就好,它不像毒气弹丢出去会要人命。六年前,我带儿子到罗湖人才市场找工作,看到新闻单位招人居然技痒,就心血来潮到楼下打印一摞简历,当即就一路撒过去。居然被一家单位选中,在百里挑一的面试中居然中榜,录用的十几个人中,有在求是杂志社工作过的,有武大复旦教育背景的,有二十多岁就出过书的,我一个三无人员,连职称学历都没问就进去了,人家还老师长老师短。后来我问老总,您怎会要我这个卖锅卖药的,他回答说“凭感觉”。这时我恍然大悟,无知无畏也不是百分百不管用,无知虽然不可以,无畏还是有人欣赏的。而把自己逼上窘境,也迫使加强学习提高。正因为如此一次次把自己赶上架,才会有了个性鲜明的我。
这使我想到近几个月来学写诗,接受诗词教育应该追溯到四十年前,也只是读过几首毛主席的诗词。后来在看小说时也读过一点,但老师也没有讲授过格律,因此一直觉得是一个值得仰视的大难题,尽管平素也曾胡说八道,诗词一直不敢问津。去年失业之后,给了我一个吃螃蟹的机会,因为老家祠堂有卢象贤先生撰写的对联,而在上网又恰好遇上他,因此向他请教格律。他的写诗十日谈一天看完,就心血来潮起来,并且一时间产量很高,打油诗接二连三高悬网络,也许是版主朋友见我精神可佳,多次给予表扬,更是不知云里雾里,一时间搞得行家里手目瞪口呆。诗坛是个儒生集聚之地,而且多是才高八斗之辈,我的进入大有撒野之嫌。事情虽然是几个月前的事,至今想起也忍俊不禁,因为除了功底单薄外,就连什么叫宽韵窄韵、挤韵撞韵这些基本知识都没听过,更不知格律诗的用韵之严格。每个行业都有它的精妙之处,是需要花功夫的。有友人笑我,“走钢丝都没有学会,就开始钢丝上翻觔斗”,不过反转一想,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至少把缺点暴露在别人面前,总会有人忍不住出来发话,这对自己而言是大有脾益。这就是无畏的好处,比闭门造车来得快。
有知也要经过无知这一过程,大可不必自责,律诗属阳春白雪,有别于新诗又啊又噢,懂诗的人毕竟是凤毛麟角,看热闹的还是居多,成名成家少之又少,而且要耐得住寂寞清贫,实际上大多都是玩家。杜甫尚且有“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而为李白难过,更别说普通人。常说诗言志,无非是一种表达想法的方式,很多时候自己看得懂就行,别人明不明白我认为并不特别重要。曹霸的“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那种执着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要感谢那些给予过我帮助的诗友,相信用了功夫也不是高不可攀。退一步说,哪怕我花了再多时间,生产出一堆堆垃圾,总比沉迷于斗地主有益得多。路遇文人相轻,也完全可以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何乐而不为呢?(201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