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弹指一挥间,三十年的个人经历,我触摸到了社会的前进脉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惠及了每一国人的生活。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这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国家经济在三十年间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在这三十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衣食住行,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哪一样都是翻天覆地。
计划经济时期,人们最多的一句问话是:“吃饭问题 稳吗?”似乎成了人们交际的口头谈。“民以食为天。”吃,也理应是人们最关心的事。我清楚地记得:1969年我上小学四年级,6月的一天下午,我和堂妹放学回家,刚放下书包,发现堂妹倒在地上,脸色苍白,不醒人事。伯母抱起女儿大哭。奶奶看见了,回家泡点姜汤,又打了个蛋汤,盛一碗薯丝饭送来,她一手喂姜汤,一手按堂妹的人中。堂妹醒来,闻到饭香,眼睛一亮,尽管她手还无力接碗,嘴以伸到了碗边,奶奶喂了几口,就将饭夺了过去……原来,伯母家断粮了,早晨吃的是糠巴(粹米和糠混在一起磨成粉做的,现在是猪饲料),堂妹吃不下,没吃,中午煮的是烂薯丝,也没吃,依然去了学校,到了晚上就饿倒了。当时,我以为奶奶很神奇,一碗薯丝饭救了堂妹一条命。其实,那时受饥饿的何只我伯父一家呢?
我从初中到高中,每星期只有2—3斤大米,一袋薯干,加一碗酸菜,要整整吃六天。夏天酸菜吃得发霉也舍不得倒掉。学校食堂偶尔有点菜卖,三分钱一碟,但我买不起,冷菜吃完了,只能光筷子。有一次一位 同学买了点酱油倒在饭里,他送一瓢给我偿,不知到是什么,只知道很好吃,连连追问是什么汤?
穿着上就更不用说,我九岁那年,母亲患奶腺癌去世了,按乡下风俗,我兄弟几个每人五尺孝布(是奶奶用手工纺织的粗布),奶奶用土办法加染(从山上采来画香球,同白布一起放进锅里用水煮沸。仍后把布捞起,再踩入泥浆中就变黑了)为我做了一件特大的棉袄,这件棉衣一直伴我度过高中生涯。带去学校的被子,是妈妈的嫁妆棉絮,被套是奶奶用破旧衣布拼成的,五颜六色,深浅不一,且只有一面缝在棉絮上,只能和同学合伙做垫被用。当然还有比我更困难的,有的同学因没有棉衣过冬,被迫退学……
“富人不知穷人苦,饱人不知饿人饥。”今天的青少年哪能想象到过去的艰苦生活呢?如今我已成为了年过半百的光荣的人民教师,为了教育学生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我常给学生做生活对比,有一次我对学生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吃薯丝,酸菜长大的。一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薯丝酸菜哪里有?”我沉思片刻,是呀,他们成天生活在丰盛的佳肴之中,那样的粗粮已成了他们生活中的稀有之物,除了在家吃好吃饱,还要拿钱买零食,的确难以想象那烂薯丝的滋味,只有耐心的做出一番解释才能明白。骑自行车上学,家长车辆接送,他们已习以为常,真是太幸福了!
是呀,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不仅解决了是十三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而且人民生活一年一个样,旧的砖瓦房变成了高楼大厦,一排排新农村正在拔地而起,山区的羊肠小道变成了宽阔的大马路,今年又开始铺设水泥路面,人们外出不用走路了,连去田间劳动的农民不是骑摩托车,便是骑马。家中的家具换了又换,彩电,冰箱空调等家用电器应有尽有。
子女上学享受免费义务教育,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力,有困难的家庭还享受生活补贴;人人有医疗保险;五保,困难户都有生活保障;自然灾害有国家保护;人民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通信方面变化更是巨大,上世纪八十年代用的还是手摇电话,只有政府机关才有一部。每次需要联系,令人头痛,先要接通邮电局的话务员,再接到某地方或某单位,远的要转好几处总机,若对方占线或信号不好要等上一天才能接通。如今一人一部手机,无论多远近在咫尺。就连并不宽裕的我也装上了宽带,视屏一点,就在眼前。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随着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今年我国战胜了百年罕见的“5.12”汶川大地震;成功举办了百年奥运;航天七号成功飞天,人类登太空计划又迈开了新的一步…… 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喜讯,让中国人倍感自豪,让世界刮目先看。
目睹三十年的巨大变化,我感慨万千,而自己的经历只是千千万万国人生活中的缩影。中国三十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的历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来之不易,我们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痛,必须记住我们的过去;并且要教育我们的后人,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这种幸福、安定、和蔼的局面更需要我们加倍珍惜和维护,只有通过全国人民的不断努力和奋斗,祖国才会越来越强,人民生活才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