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预览:
暂无简介……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12 点和金钱 0 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 12 点点数和 0 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 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在我们家乡,称那些头发稀少、松松散散,就像荒坡野岭上稀稀拉拉长着几根茅草的头为“稀头”,碰上那样的人便叫“稀哥”了。
自我进入而立之年后,头发便日渐见少,摸摸日益稀薄的头顶,照照逐渐裸露宽广的前额,虽遍访名医高手,也无回天之术,终于有一天,“稀哥”的绰号便在我身上慢慢传开。
于是,总有那种吃饱了撑得没事干的人时不时地在你肩上一拍,道:“稀哥,怎么,到哪去公干?”嗓门大大的,弄得你就好比男人小便后忘了拉拉链那样令人尴尬不已。
翻开新华字典,“稀”字有两种解释,一是指含水份多,浓度小,如稀盐酸,稀饭。二是指不紧密,距离远,空隙大,如稀疏,自然,我是属于第二种解释了。
自从“稀哥”的绰号叫开后,自已就像背着一个沉重的十字架,整日心思沉沉,特别是见到那些头发密得非要用剪刀打薄来的人更是诚恐,总觉得自已就像做错了什么事似的。某日上街,忽遇一群老同学,笑道:“嘿,稀哥,又有头发下岗了,某些方面过度了吧!”接着,便前仰后合地笑着走开了。每当朋友在一起,若谈及另外不认识的人,碰巧那人又是“稀哥”,总要说:“那人你都不认识?就是头上稀稀的!”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似乎这个“稀”字天生就是你的过错。
一日上街,见众人围观一游医,只见那游医身穿一件白大褂, 前挂着某某专家的牌子,正向众人介绍他的祖传秘方:专治脱发、先天性秃顶。望着他头上那比我还少许的头发,我真不知该叫他“稀叔”还是“稀公”的好……
唉!做“稀哥”的真可怜,他不能坐在装饰得非常讲究的洗发室里享受着洗发女的温柔;也不能买来如雅倩之类名贵的摩丝在头上厚厚铺上一层,走在太阳底下与阳光辉映,乌黑发亮;更不能与秀发如云者一样,在众多同仁面前将满头秀发潇洒地一扬,惹得众口称赞:“真帅!”他只能坐在家里拿小梳子细细地编织着有限的头发,哪片领地该“沙化”,哪片领地该“覆盖”,当然,若在外遇上一阵风雨,格局被打破,情景可就惨了。
一天,当我在家洗头,妻望着我因水浸湿而越发显得稀薄的头发,嗔道:“真像个瘌子!”听了我立即发出声明:宁愿做“稀哥”,不愿做“瘌子”,一来“稀哥”毕竟有点市井文化的味道,况且那其中的一个“哥”字听起来有些欢,二来乡下人向来“十个瘌子九个犟”之说法,因我一向温柔,为避其之嫌,还是叫“稀哥”的好。
日子在呼啦啦地过着,终于有一天,我在某大型报刊上看到了“稀哥”的二大优点,一是“稀哥”者聪明,稀稀的头发里包涵着无限的智慧,二是“稀哥”者善良,日渐稀少的头发里闪现着一颗善良的心,云云。
于是,我释然了, 每当夜深人静,我在辛勤地爬着格子时,总要想起台湾歌星赵传的那首《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来。
稀哥,你只管稀吧,“热闹的马路不长草,聪明的脑袋不长毛”,稀就稀呗,现在社会,我们不*花里胡俏的外表吃饭,天生我才必有用,让别人嚼舌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