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暂无简介……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12 点和金钱 0 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 12 点点数和 0 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 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
草 鞋 本 色 |
| О夏桂林
没到过八卦洲的时候,总无法想象为何在这个农耕村落里一方面始终保留一些很传统的农耕文化,并且精心构造出一个干净清澈的田园世界。 而另一方面,又以异乎寻常的包容力接受一切其他地方正在流行的事物,仿佛一切精神的物质的东西都可以被纳入在这个地方并正常运行。 就像拐进八卦洲的任何一户农家——不必惊讶这样一件物品能以如此淳朴的本色示人,它可以远离喧哗,它亦可以如图所示成排成排规整的吊在空中,或是随意地被弃置在农家的某个角落。 面对这些草鞋,它如此突兀的映入我的眼帘,倏地拉开了记忆的闸门,令人顿生了几分久违的敬意。它曾经是我儿时生活艰辛的见证与荣耀,或者说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穿破的草鞋不下百双。在赣西北群山环抱的小山村,父亲在我年幼时就为我“量脚订做”过第一双草鞋,穿上它随父亲上山砍柴,跋涉在崇山峻岭。随着年龄的增长,草鞋的尺码也随之增大,准确的说,在父亲眼中,并没有“尺码”的概念,穿上合脚就行。后来,我甚至跟父亲学编草鞋,以一双一毛钱的价格换取油盐。砍柴火构成了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我寒、暑假的主题,以自己的勤劳构建了后院柴垛高高的骄傲。只是在七十年代后期的某一个黄昏,我脱下草鞋,换上“八一”解放鞋,告别山村应征入伍,穿草鞋的日子从此一去不复返,再往后转业,读大学,工作了,各式各样的胶鞋、皮鞋伴随着我走过人生四季。斗转星移,当草鞋成了记忆中的胶片,实现日常生活都市化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同时亦正在失去许多许多?岁月固然带走了草鞋的荣耀地位,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退出了历史舞台,却又在夜以继日的变迁中赋予了全新的商业意味。 如果你愿意,你就可以把它看成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以我有限的考古学知识得知,稻谷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溶入了“仰韶文化”、“山背文化”。不可想象,先民们如果没有刀耕火种式的播种“稻子”,人类何以赖以生存,一步步迈入古代文明、近代文明乃至现代文明?而用稻草编鞋源于人类进化漫长进程的哪一天,我无从考证,但如果你只当它是一件随处可见的世俗的商品,农民们也无所谓,反正怎样都是生活,嬉笑间感怀岁月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