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说浙江省兰溪市也与黄庭坚有关,我充满好奇。
“《
修水黄氏宗谱》记载黄庭坚先祖黄赡任五代南唐分宁知县时举家从金华双溪玉板桥迁居于
修水杭口镇双井村,兰溪黄村坞村的明代手写本《鹤山黄氏宗谱》中有黄庭坚第六代从
修水回迁婺州(金华)后在兰溪鹤山(黄村坞)定居的详细记载;多年前在江西
修水出土的一块墓志铭中落款‘金华黄庭坚’,墓主系黄庭坚表兄徐纯中。这一系列史料证实了黄庭坚与金华割舍不断的渊源”。因而有他著名诗句:“何时烟雨里,驱羊入金华”。
牛年正月初六下午,天气特别好,冬日暖阳晒在身上非常舒服。
我从兰溪城里骑摩托车出发,行走330国道20分钟到达永昌镇,在永昌镇不远处往左拐下330国道,15分种到达水亭畲族乡政府,一路都是平坦的水泥路和柏油路。从水亭畲族乡政府再行3里路到达黄村坞村,这里是黄庭坚后裔居住地,黄姓家族近500人。村里为纪念和缅怀黄庭坚,建有一座“钟瑞堂”。这个村六十年代前纯姓黄,只是后来修“东风水库”才移民几户杂姓。
村口二棵古樟树,根深叶茂,气势雄伟,冬日里也绿意不减。进村问了几位村民,都说不清古樟树的年岁,估计不少于300年。
来到黄氏宗祠“钟瑞堂”跟前,天空很蓝,环境干净,一座徽派古宅被周围气派的小洋楼包围,非常显眼和特别。这座古宅斑驳陈朽,风霜满脸,写满了从古至今黄氏含蓄的文化底蕴,不合节拍的还写了一条计划生育标语“提高优生幸福一生”,此情此景,我脑海里马上跳出了家乡秀美的双井和明月湾,用这片古宅来作对比和联想,这里黄姓人,与黄庭坚同族同宗,同一血脉,在这块不同的肥沃的土地上生根开花,安居乐业,并且富裕有余。
钟瑞堂大门口,有兰溪市政府1997年设立的文物保护立碑,可惜上面污迹斑斑,象几条鼻涕,有人为图鸦,看了不舒服。入门顶上“大夫第”题字苍劲有力,不知何方贤达所题?昭示着这座宅子和宅子里的人不同凡响。
钟瑞堂是明景泰六年(1455年)建造,1989年老朽垮塌,2001年重新修复,迈入钟瑞堂,门内一对石鼓,也有人图鸦,极不雅观。堂后搭起人高的看台。
“门厅明间出二柱三楼式歇山顶门楼,其中正楼檐下施平身科、角科共四攒,次楼檐下各施两攒斗拱,门厅次间前檐也各施两攒,均为双翘五踩斗拱,所有拱面出象鼻昂,部分用倒挂龙撑拱相托。门厅面阔三间,明间设大板门,门边抱鼓石一对,朝内有半活动式戏台,穿斗式梁架,草架下置天花。门厅与正厅用天井相隔,两边厢廊各一间。正厅面阔三间,进深九檩,明间中缝梁架用抬梁式月梁,五架梁对前后双步,双步梁上置粗短的冬瓜梁式劄牵,梁柱节点用丁头拱和扇形雀替,骑栿拱顺檩方向出两跳,顺梁方向出单跳,次间山缝穿斗式立中柱。所有柱子卷杀明显,梭柱,瓜棱形圆栌斗,礩形柱础。前两进建筑檐下均无撑拱,檐柱头用栌斗、单头只替等构件支撑檐檩。后厅面阔三间,进深七檩,明间五架梁对前后单步,次间穿斗式,后壁悬‘宋先太史山谷公黄庭坚像’一幅,画中的黄庭坚头戴官帽,身着朝服,手持笏板,神态威严,令人肃然起敬”。
村民告诉我,祠堂大跃进年代当过食堂,近年来是村民办红白喜事的场所,平时不开门,这不,春节期间才开放。重建后是单位募的捐和村民集的资,没有政府维修和维持费用来源。难怪是一种这样的管理现状。
我静静的观察着堂内的情景,厅堂内不合时宜摆放着一张乒乓球桌,相当不协调,大概平时是村民切磋球艺锻炼身体之地。柱子上贴的是刚刚嫁女娶亲办红喜事留下的大红对联,与黄庭坚无关。听说这里还借此宝地常常办白喜事,做道哭丧,吹吹打打,如果他们祖辈黄庭坚在天有灵听了不知有何感想。
问村民对他们的老祖宗黄庭坚有多少了解,都在很浅显的认知上,有的说是宋朝一个大官,有的说毛笔字写得好,再就不知所然了。也难怪,这里不是黄庭坚的出生地,只是他的祖辈移民于此,现在这些黄姓人已隔了十几代,不是潜心研究,那会知那么多缘由。
“钟瑞堂”与兰溪著名的旅游景点“诸葛八卦村”很近,只10多分钟车程,如果串连起来,不仅是个好旅游之地,也可以扩大知名度,村民可以受益,维护经费有了来源,一举几得。
“钟瑞堂”还可以横向联系,做好发挥黄庭坚这篇大文章好文章。
我从黄庭坚的故乡
修水走出来,从小在圣贤之乡受熏陶和教育,对黄庭坚非常的崇敬景仰,今来到浙江兰溪黄村坞村黄庭坚黄氏宗祠“钟瑞堂”,在黄庭坚画像前恭恭敬敬拜了三拜,磕了三个头,再留影一张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