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暂无简介……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12 点和金钱 0 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 12 点点数和 0 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 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平生个里愿杯空,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这名句词,凝结着无数沧桑与感伤的悲吟,是一代诗人黄庭坚(1045-1105)在被贬宜州时所作《虞美人》中的结句。词句调子低沉,感情沉郁,流露着一个在宦海风波中沉浮的人深挚的情怀,身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因为新旧党争的关系,仕途不顺,被一贬再贬,最后死于宜州(今广西宜山)。一生的艰辛与坎坷,造就了黄庭坚深沉卓异的诗歌艺术。
黄庭坚对曾经风靡宋代词坛一时的西昆体进行了猛烈的攻击,认为他们过于讲究声律、对偶和辞藻。为了摆脱这些约束,黄庭坚继承前辈的方法,从立意和用事等方面作出了新的探索。黄庭坚对诗歌的主张是“随人作计终后人”,也就是模仿别人总走不到别人的前面。然而,虽然他在诗歌发展上有自己的雄心壮志,可是因为他的生活经历不如苏轼、王安石等人广阔,所以他的途径往往也就是向故纸堆里寻找一些东西。他说:“诗词同胜,要从学问中来》”又说杜甫诗“无一字无来处”,并提出“点铁成金”的观点。就是根据前人的诗意加以变化,以推陈出新,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目的。但这些努力并没有给黄庭坚带来真正的成功,尽管他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誉,也形成了以他为中心的所谓“江西诗派”,但这些诗在艺术上交没有取得多大的成就。相对来说,倒是他那些平易清新的诗更容易为人接受。如《登快阁》: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欧盟。
这首诗中的颔联名气不小,写得境界开阔,意象鲜明。近处落木萧萧,清峻干爽;远处千山明朗,入目如画;抬头再看,天空高远辽阔,不是胸有丘壑的人,绝难写出这样的句子。而通篇也没有生硬难懂的僻词冷语,读来朗朗上口。他另外一首小诗《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也有这样的特点: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入翟塘滟滪关。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青山。
这样的诗在黄庭坚的集中颇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力,虽然表达的情感有些低沉,对自己的屡遭贬谪不无愤激之情,但“未到”两句一转一翻,便能写出作者胸无芥蒂,坦荡无私的情怀。和苏轼的诗相比,黄庭坚的诗要单薄些,内容上贴近生活的不多,但作为一派宗匠,他也形成了自己的诗风:生新瘦硬,气象森严,拔地而起,令人望而生畏。
另外,陈师道、张耒也是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他们在诗风上和黄庭坚相近,都要求在艺术上以精严取胜,重视千锤百炼的功夫。到了南宋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首列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三人为三宗,江西诗派从此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