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预览:
暂无简介……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12 点和金钱 0 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 12 点点数和 0 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 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酸甜苦辣咸五味之中,恐怕数苦最不受欢迎。然而,“苦”这一味,却历来不被忽视。诸如“苦口婆心”、“良药苦口利于病”、“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中龙”之类。苦被认同为一种比较不容易被接受,却又大有裨益的东西。
虽如此说,但要自觉地吃苦,忍受冻馁,自甘贫寒,乃至将整个儿自身作为奉献和牺牲,除了少数圣哲之外,一般人等恐怕很难做得到。正如眼下,人们一方面抱怨城市的拥挤与污染,抱怨钢筋水泥的高层建筑阻隔了人与人之间本性的亲善,而向往清风明月、柳绿花红的乡野。但时至今日,也没见多少人真个放弃酒绿灯红、声色犬马的都市生活,而去荒山僻野耕种自食、结庐而居。我少年时正赶上三年困难时期,饱尝了饥饿的痛苦。有一种树叫榆树,用它的皮做成的汤团,当时吃着是绝顶美味。后来在富足之后吃什么都没味的时候,想起来,再做来吃,却是粗涩不堪,无法下咽。
佛教把人生之苦分为八种: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炽盛,所谓“人生八苦”。“生、老、病、死”四苦,人皆熟悉。生是苦难的开始,死是苦难的终结。期间,又贯穿着无时不在的“病”和一步一步走近的“老”。另外四苦则是:一对男女,本来就没什么感情,或者说,开始有那么一点点感情,后来才发现并无感情可言,却偏要冤家路窄聚到一起,结婚生子,做一对“夫妻冤家”,一辈子在争吵厮打中度过。除了夫妻之外,其他诸如亲戚、朋友、熟人、上下级等等,往往也是越不愿相见、相处的,越是要相处、相见,让人憎得不行。你说这不是“苦”吗?这叫“怨憎会”。而你觉得可心人,觉得一见倾心和可以相托终生的人,却是鬼使神差,偏要分离和分手,让你一辈子活在懊恼和相思的苦痛之中,欲近不能,欲罢不舍。这叫“爱别离”。“求不得”苦,也是一种很普遍的“苦”。欲望太高太多,总是不能满足,“人心不足蛇吞象”。功名利禄,诸多引诱,让你一辈子在求取之中劳碌奔波,乃至不择手段,铤而走险。或曰,遁入空门,或隐身林下,就不复有此苦。但古往今来,真正“六根清静”或大隐之人能有几人?“五蕴炽盛”,是讲轮回方面的事,或是深奥些,我亦似懂非懂,而此亦是人生诸苦之一。
人生总是伴随着七苦八难,没有苦难就不成其为人生。人们的全部努力,无非只是希望能减少一点苦难,或以此苦代替彼苦罢了。一些人欲望太多,贪得无厌,贪污受贿,搞权钱交易,而后又大肆挥霍,满足自己的私欲。而他们并不知道,这种满足只是暂时的,罪孽性的,与此同时,他们已经为自己掘下一个更加苦难的深坑!“善恶到头终有报”,是中国人的朴素哲理,也是人生过程的一个规律,你不能违背规律,违背了就叫“造孽”。
既然人生充满了苦难,那么,人生岂不毫无意义?当然不是。幸福和快乐是苦难的另一面,或者说,苦难升华的结晶就是幸福和快乐。有“苦”就有“乐”,有“难”才有“福”。有苦乐祸福,才构成了人生的本质和全部。所谓“苦乐人生”,就是这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