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暂无简介……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12 点和金钱 0 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 12 点点数和 0 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 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黄大明先生不久前赠我一本他所著的书《斯山》,我断断续续看了一个多月,今天才看完。
黄大明先生以丰厚的文学功底,浓郁的乡土气息,聪灵的独特笔触,写出了一篇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八十年代,我曾看过他零零星星一些发表和没发表的文稿。他写的电影剧本和小说也曾也与我交流过。当他现在系统整理成书后,增加了九十年代和近年来的作品,这些我都没读过。感到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仍坚持不懈写作,并且创作丰收,功力越发成熟,作品极有深度和感染力,我很欣喜和吃惊。
他的创作,离不开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一片浑厚深重的大山----幕阜山,黄龙山,凤凰山,处处都有大山的影子。他的小说,前前后后在我们故土,有着真实的原型;他小说的语言,就是我们身边父老乡亲的乡土气息的语言;他倾诉的感情,就是深爱我们脚下这块红土地的深情。
在小说《大山》中,他借用了不少修水童谣:
驮驮背
卖零细
驮过河
卖老婆
三两老酒四两姜
炒的老鸦喷喷香
这些都是我们儿时喜欢唱和挂在嘴边的童谣,唱得上口,听得亲切。遗撼的是这些童谣几乎失传,不失传,现在的父母可能也不会去教小孩。这是一种乡土文化的遗失和遗憾。
在他的军旅小说《枪殇》中,女主人公春妹悲剧性的结尾,看得我差点凄然泪下,可见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倾注了丰富的感情,才深深的能吸引和打动读者。
他的小说《坟山》,以他当年下放在杭口乡坪下村一个叫操坑的地方为原型和背景,写知青生活。小说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把那段难忘的知青生活,描写的活灵活现。他在那当知青时,我曾到那里玩过,所以小说中的那些人物那些场景我感到那么熟悉和似曾相识。
他的散文,以生活感悟和亲情着手,象涓涓暖流,沁入心田,感受到生活美好,亲情难舍。《妹妹,平安》表述了一个兄长面对小妹远涉重洋难舍难分的复杂心境。而《表哥》中,寄予了他对犯病的表哥深深的牵挂和祝福。
他的报告文学《千秋红土祭》,写东电移民大迁徙。家乡的父老乡亲以博大胸怀,舍小家为大家,为了东电建设,迁离祖祖辈辈居住之地的感人场面。当年该文发表在《九江日报》时,我正在浙江工作,他还特地把这份报纸寄给了我,至今我还保留着。使我及时了解了修水发生的重大事件和他饱蘸浓情文学创作的新品,他把这篇报告文学收入在他的书中。
读罢黄大明先生《斯山》一书,我思绪万千,感触多多,他如不从政,以他的文学才华,一定会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