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暂无简介……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12 点和金钱 0 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 12 点点数和 0 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 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童养媳:预抚他姓幼女为媳,俗称“童养媳”。过去贫困的人家,因子女众多无力抚养,愿将未成年的女孩送给人家做童养媳,以减轻生活负担。
童养媳是旧社会一种普遍存在很特殊很奇怪的婚姻现象,我母亲是何种原因来做童养媳我不得而知,我父母都已不在世,以前没听他们讲过。
今天我只是在回忆,一种这样婚姻形式下的结合,我父母之间的感情世界如何?
我母亲个子小巧,皮肤白皙,脸上五官端正,脾气温和善良,吃苦耐劳,勤俭持家,外貌和性格无可挑剔,是一个非常好的家庭主妇。
她生于1925年,12岁过来当童养媳,我父亲当时10岁,比母亲小2岁,用过去话说,叫女大三抱金砖。用现在话说,叫姐弟恋。
旧社会下的包办婚姻,谈不上什么爱情,更多的体现是一种亲情。我没看见过我父母打架和激烈争吵,我父亲是个事业型的男人,在家时间极少,把一生精力都献给了他那并不伟大的工作。母亲一手带大5个孩子,吃了很多苦,在我父亲面前,最多仅表示一点不满和抱怨。
我没见过父母热情示爱和卿卿我我的画面,他们那种婚姻状态和家庭生活,象一杯温开水,不冷不热,没有加糖口感正好,没有热腾腾的雾气,但在长久的岁月里恒温。
父亲有一定的文化是个含蓄的人,母亲没文化,父亲在家从不叫母亲的名字,更别提给母亲取什么昵称。在我的记忆中,通常都用“嘿!”算是和母亲打招呼。
文化大革命,父亲受到冲击和批斗。批判牛鬼蛇神,修水揪出两条蛇,老县长冷郭仪是一条,父亲是一条。我不知为何把我父亲定性为蛇,父亲是一个宽厚诚实工作塌实不会花言巧语的人,如何会把他和灵敏狡猾见风使舵的蛇挂上勾,可 见文化大革命非同一般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打击力。
文革中,父亲的日子不好过,意志消沉,有自杀倾向。一日深夜我醒来,在床上听到了父母的对话。母亲在劝父亲,说最坏的打算,干部不当了,大不了去拉板车,她到后面帮着推,只要有力气就能养活一家。母亲这个没文化的家庭妇女,不会讲深刻的大道理,用这种朴实的话语和感情,帮助父亲走过了那段艰难灰暗的日子。当时年幼的我,并不理解父亲受到不公正的遭遇心中的痛楚,现在想起来,母亲那席话,就是愿与父亲同甘共苦,风雨同舟,深爱父亲的爱情宣言。
七十年代中期,父亲在饮食服务公司当副经理。有一次出差,200多块钱旅差费被小偷偷去,当时父亲每月50.50元工资,这是全家4个多月的生活费。父亲回到家,怕母亲难过,情绪低落,久久难以启齿。母亲知道后,不仅没有责怪他,反而倒转来安慰他,使父亲心里豁然开朗。事后母亲说,丢了这么一大笔钱,知道父亲心里在自责,如果再去怪他,他心里会更难过,丢都丢了,几个月艰苦一点。一件小事,足见母亲的宽广的胸怀。
母亲与邻里和睦相处,深受尊敬。遇个别小心眼的邻居,也善心化解。
一次,一个邻居自己买了蔬菜不喜欢,借口帮我母亲所买,我母亲心里明白,但也笑纳。她不愿一点小事,伤了邻里和气。母亲的品德,我长期受用。
母亲,一个极其平凡,微不足道的女人,一个旧社会的童养媳,走过了平淡的一生。在七十五年的岁月中,甚至没有漾起过一朵小小的浪花,但她善良朴实的母爱,那就是一遍深海,铭刻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