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暂无简介……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12 点和金钱 0 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 12 点点数和 0 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 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1975年,我读高一,用75元钱,请在南昌工作的姐姐托人在上海买了把小提琴,那时,只有上海才有卖。买琴的钱当时是一笔很大的钱,是我老爸一个半月的工资。这些钱都是我学生时代在很多建筑工地挑砖挖墙脚做小工,每天几元工钱,几年间积攒下来的。
1977年前,还没恢复高考,不重视文化学习,各种各样的革命文艺宣传倒很红火。那段时间,我迷上了乐器。先是口琴,笛子,二胡,看见比我高一届,我俩玩的很好,住在我家不远的周先贵,小提琴拉的挺好,于是有了买琴的念头买了把琴。
那个年代,在我们这个小县城,没有专业的小提琴教师,没有教材,没有练习曲,主要周先贵做我的老师,大多只能无师自通。到了很久以后才知道有柴科夫斯基,门德尔松等外国音乐家的作品练习曲。
小提琴是一种很专业的乐器,持琴姿态,指法,弓法,要循规蹈矩,非常规范的去练,才能学好,才能练出精湛的技艺。如果形成了不良的习惯,无法更改,做不好有专业水准的演奏手,所以练琴最好从小开始。现在想想我当初学琴,很可笑,那只是买把琴来玩。
70年代,有一位小提琴演奏家盛中国,演奏的那首《生活的颤音》小提琴独奏曲,让我深深震撼,使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听了他迷人的演奏,我觉得他的确是最优秀的音乐家,激起了我学小提琴的强烈兴趣。
80年代,走出文革阴影,文艺百花齐放,著名小提琴演奏家于丽娜演奏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听的我如醉如痴,欣赏到了小提琴演奏的最高境界。
买了把琴来玩,一天到晚听到的是依依呀呀不成曲的噪音,当初,一定苦了我那些邻居,耳朵一定起了厚茧。
我的练习曲,都是那些革命歌曲,《东方红》《我爱北京天安门》《红星照我去战斗》……拉了数年下来,琴弓换了几根,指尖起了老茧。不管好不好听,可以拉完整了,常以为乐,心中暗喜,以为自己摸入了高雅艺术的门,以为自己就是个蹩脚的音乐家。
年龄一天天大,小提琴一天天远离。直到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压得我这个做男人的喘不过气来,一天到晚担心着饭碗,日日夜夜思念着孔方兄,小提琴放进了家里的储藏室。
很多年没记起它,很多年没打开过琴盒。去年,在整理储藏室时,才看见那把小提琴放在一个角落里,上面落了很厚一层灰尘。琴盒上的黑色油漆脱落过半,两个搭扣锈迹斑斑。我打开琴盖,小提琴躺在盒里,象一个失去了往日的光泽的老者,四根弦断了两根,琴弓的白马尾全被虫蛀断。
陪我走过青春的小提琴,远走的是那些带着历史痕迹的革命乐曲激越旋律,留下的是人生岁月中难以忘怀的甜蜜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