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10 点和金钱 0 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 10 点点数和 0 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 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妪形象,这几年来,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总是不能从我的记忆中抹去。
这位老妪就是我的外婆,一位淳朴善良的家庭主妇。
外婆的家在一个交通不便的偏远集镇。女儿出嫁后,年近50岁的外公外婆打理着一家布匹小摊赚钱糊口,相伴为生。
外婆特别喜欢小孩,围腰兜里似乎总装着糖块。小时候,我每次去她家,一见面就会放下手中的活计,把我高兴地抱着转悠一阵,之后,就在我那脏兮兮的小脸上“叭、叭”地亲几下,再从兜里掏出几粒糖果,剥开糖果花花绿绿的“外衣”后,把糖果放在小嘴边让我刚尝到一点甜味,又拿得高高的,如此重复几次,让我馋得直流口水后,才把糖果放在我张得大大的嘴里,让我心头甜上几日。有时又带我去摘菜地里香甜可口的嫩黄瓜;或去掰那还挂着红胡须的玉米棒。吃饭时,外婆总不停地给我挟菜,弄得我碗里满是豆腐、腊肉,我到成年她也是如此。
外婆这辈子是在艰难困苦中走过来的。听母亲讲,灾荒年月外婆就差点饿死;文革一开始怒因外公是“富农”,身心受到严重打击,同时,她这一生只有过两个女儿,未生一个“带把儿”的,在那个时代,没有儿子传宗接代,外婆常感自卑不安,她终日长吁短叹。后来所幸的是,姨娘生了两个儿子,就把大儿子——外婆的大外孙当作“孙儿来继承家业,从姓周改姓胡,放在她身边生活,让外公外婆颐享天伦之乐,自有了这个孙儿后再也没有出现过自卑不安了,因此,外婆去世的那一天她拉着孙儿的手脸带笑容嗫嚅道:“我今生未生个儿子,但有我外孙延续‘香火’,撑起胡家这个门面,总算对老头子(指外公)有个圆满答复了。”说完后便无遗恨地溘然长逝。因外婆人缘极好。“上山”的那天,人山人海,方圆几里受过她恩惠的人都默默地为她送行,我则哭成了一个泪人……
外婆,安息吧,清明节,你的孙儿会到你那安息的地方点上一束青香,我也会到你的坟头烧香点烛向您老人家叩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