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暂无简介……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12 点和金钱 0 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 12 点点数和 0 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 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梦回明清 ——皖南古村落之行
一 准备出发
十一刚从繁华喧嚣的北京城回来,虽然只呆了一个星期,可这七天里把我对北京的一切幻想击得粉碎,我的心有一种的失落!在这水泥森林中生活真是累,最少是工薪阶层的累吧,堵塞的交通,拥挤的公交,干燥的气候,难得一见的蓝天白云与月郎星稀,耸天的高楼大厦直让人压抑!
回到学校,听说要去黄山写生,北京之行后的失落又让我有了一种期待,这是一种怎样的期待呢?回归自然的淳朴?向往古韵的梦幻?憧憬世外的桃源?……
可我自己也说不清,只是从去过的同学口中得知了一个雾碎的印象,皖南,古徽州,当我打开偌大的中国地图,徽州两个字已杳无踪影,在历史的烟云中灰飞湮灭!可我知道,徽者即是美好的意思,这一定是个美丽的地方。它就在我故乡不远,而我竟然不知道有个世界文化遗产的皖南古村落就在故乡的北边,我不禁嘲笑起自己的无知!
准备妥当后,火车从宝鸡出发,行程将近三十个小时,抵达安徽宣城,再换几个小时的汽车,昏昏欲睡中,汽车似乎总是在转弯,我睁开朦胧的双眼,天啊,这才叫山!远望群山如龙,苍茫,雄伟,把徽州这片热土蕴涵在自己的胸怀,从明清走向了现代……
真好!就是因为有了这些山,才有了徽州的今天!因为有了他们,徽州挡住了中原的霸气,拒绝了江南某些城市的繁华与喧嚣,也是因为有了他们,当广东人石达开在它不远的江西九江浔阳楼吟咏“扬鞭慷慨莅中原,不为仇仇不为恩,只觉苍天方愦愦,要凭赤手拯元元”的时候,徽州——它管不了太平天国的战火,八国联军的炮声让山阻隔太遥远了,北洋军阀的混战它就躲在江南,抗日的硝烟没有玷污明清的梦幻,解放战争的炮火也没有让它战抖,…真好!它留给了我们,也留给了我们的子孙!
二 进军驻地
第一站 黟县宏村
当我踏入宏村,仿佛这就是一首无言的诗,也是一个朦胧的梦!是的,因为它把明清的生生气息与古风声韵表现的淋漓尽致!
宏村是我们写生的主要基地,有中国画里乡村的美称!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再看看山,再感觉一下山的苍茫,深深呼吸一下古徽州的新鲜空气,踏在几百年前铺的古石板路上,一边感受先民的遗风,一边耳听导游的讲述。一个小小的村落竟然走过了整整870年,870年啊!在历史长河中,也不算短暂,870年的风云可以演绎多少令人辛酸的往事啊?
听导游讲,宏村是一个卧着的牛形村,可我怎么也感受不到,这个汪姓的大家族在明永乐年间,有的为了官的汪辛,取妻胡氏,人称胡重娘,胡氏对当时宏村的人丁兴旺忧虑在心,在那个时代,我们可以完全理解作为一个女人的这种忧虑,谁不向往天伦之乐,儿孙满堂?于是,她便请了父亲的一位好友——有名的风水先生何达在村里规划!
何先生也许与我一样,走在当时还未铺就的石板路上,只是他没有我悠闲的心情,他手里拿的是罗盘,而我拿的是画夹!也许他手中的笔还在不停的记录着什么,深邃的双眼望了望四周起伏的群山,就这样,为了胡重娘的重托,耗费了他人生的整整十年!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呢?竟然耗费了十年啊!终于把宏村规划出来了,于是牛形的宏村就这样静静地躺在了徽州的怀抱。我不知道,后来的宏村是不是如胡重娘所想的一样,人丁兴旺,但是牛形的宏村就这样出现在我们当代人眼前!前面的南胡就是这头“牛”的牛肚。
碧波荡漾的南湖,静静地流淌了几百年,它不仅是一个湖泊,更是宏村人一种精神寄托,因为有了它,才让在火灾中受难的宏村人民有了一种希冀;在“九章大学终言利,一部周官半理财”的徽商眼中,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南胡便是他们经商的精神支柱!看,微波粼粼,芙蓉徭曳,听,对面以文私塾的朗朗书声似乎从历史的时空传来,伴随着香花与绿叶,寒窗苦读的学子也有了一种竟声的慰藉!
湖中间,一座石拱桥连着一条路,横跨整个湖,又为美丽的南胡添了一道风景线,背着书包的学子欢快地跑在石拱桥上,也许嘴里还回吟老师刚教给他们的诗歌: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石拱桥,只是宏村风景中的晚辈,可不知有多少人 在它身上踩过了,政坛领袖如****者,艺人明星如周润发者,凡夫俗子田野村妇更是比比皆是!今天,我就是凡夫俗子中的一员来品位你无言的思索……
我站在桥上,面对葱茏欲滴的雷岗山,山腰婆娑的竹子在风中摇曳,粉墙黛瓦的宏村显的安静宁谧,从江南特有的古巷中似乎还能听见潺潺的流水声。山的墨绿,竹的淡绿,墙的粉白,瓦的黛青,这便是宏村的色彩吗?
匆匆的游人在湖边穿行着,不,宏村的色彩被游人点缀了,也被他们的调和地脏污了……
第二站 歙县渔梁古镇
汽 车经过黟县县城,去另外一个文明中国的县城:歙县。
是的,歙县,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砚台歙砚的产地。歙砚历史悠久,久为宫廷贡物,原料来自婺源龙尾山的龙尾石,质地细腻,与端砚、橙泥砚、洮砚合为中国的四大名砚!
汽车在不是很平坦的路上颠簸,我昏昏欲睡,无心观察窗外的风景,休息一下吧!
“嘎”的一声,汽车停在了一个小小的停车场。同学们拿到门票,我都还在迷梦中,导游把我们带到了一条河边,说了一句“同学们,这就是闻名古今的新安江!”
什么?这就是新安江?我面前就是新安江?是的,确实是的,这就是闻名古今的新安江!我顿时打起了精神,因为我不止一两次在古诗中听到她的名字。我矗立在江边的墩上,望着缓缓流淌的江水,心情十分愉快!我感觉我应该与她更亲密的接触,我走下墩,掬起一捧江水,闻闻水的清香,静静地听她流淌的声音,可她也是静静的,无声无息。只有你用心去品味,也许在若干年前,徽商腋下裹着一把破旧的雨伞,在前面这个始建于唐朝的古坝匆匆远去,古坝承载了徽商太多的脚印,又让新安江容纳了太多徽商妻儿们的泪水……
我们在古坝上上了小船,我用手轻轻的划着江中的水,看着小鱼在江中自由的游来游去,我的思绪飞到了古人的时代,就象现在一样,溯江而上,去探索新安江的源头还有她不朽的历史!
新安江是安徽黄山市与浙江建德市的重要水上交通要道,于是新安江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她写下不朽的诗篇!所以,新安江注定要“闻名古今”,注定要载入史册!
“移舟泊烟渚,日墓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千百年前的诗人在一个有月亮的晚上,带着一缕愁丝,还有些许的乡情,写下了这些诗句的!可此时此刻的我没有愁丝也没有乡情,我有李白一样的心情: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渚水。
借问新安江,月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可李白还是有点“悲”,但“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不就是我现在的写照吗?可我没有孟浩然和李白一样幸运在有月亮的晚上欣赏面前的江水。可我有幸的是我依旧能读到这些优美的诗句,而杜牧笔下的新安江的风景也是如此另人神往“有家皆掩映,无处不潺爱。好树鸣幽鸟,晴楼如野夜”,是的,夹江树木的黛青色,把江水衬托的更加深沉,更加静谧!而宋朝的杨万里,他老人家在白沙买了船,乘船而行,“舟小宁嫌窄,途长已倦行”,他已经很累了,需要休息。元朝的赵孟頫在《严陵濑》中写到:“悠悠空山云,浃浃长江流。”到了明朝,又一位书画大师提笔挥毫写就:
路入江皋一径斜,绿杨深处有人家。
洲前风度千帆影,谷口春藏万树花。
尘塌何能邀儒子,龙泉聊为报张华。
游人归兴浓如酒,负却山阴雪夜槎。
董其昌带着浓如酒的兴趣而归,真是人生一大乐事也!清朝的白衣诗人、盛世唱衰歌的黄景仁写新安江更是妙
“一滩又一滩,一滩高十丈。
三百六十滩,新安在天上。”
就这么几个字,把新安江写活了,可今天的她却在我们面前摆起了江南女性的柔情,那样默默无语,我只能从诗人的诗歌中想象新安江的险滩!清朝另外一位诗人方叔远在《新安道》中,他的游兴不是浓如酒,而是浓如春:
初发新安路,遥闻古寺钟。
水无不恕石,山有欲飞峰。
竹里听孤鹤,林间出老松。
野花开处处,游兴与春浓!
而现代的黄宾虹是这样写他故乡新安江的:
山市成村干焙茶,通津编竹路犹赊。
平林一抹烟横阁,两岸闻香隔水涯。
我读着这些诗句,感觉我就和古人们一起在新安江上看着江边的风景,听着江水的涛声,我真为新安江高兴,也为徽州人高兴,他们有一条不朽的江养育了他们的祖祖辈辈。正是因为有了新安江,才有了徽商的灿烂,有了新安江,才有了徽州的林茶之美,文风之盛,有了新安江,才有了黄宾虹的水墨豪情,有了胡适的不朽文章!
是你,成就了徽州的历史!新安江!
船依旧在江上缓缓地行驶着,前面就是明清的古码头,我们要登岸了,可我在回首望了望新安江,再次深深地呼吸她特有的人文气息!再见了,新安江!
我走在渔梁的古街上,无法欣赏那些精美的木雕,我一个人落后于同学,因为我的思绪把我带回了新安江的历史!可当我抬头一看,又看到了一个熟悉的每名字:巴慰祖!由于我的专业和兴趣爱好,对他有稍稍的了解,巴慰祖是清初的篆刻艺术家,是徽派的重要代表。徽派的开创者为明代何震,继他之后,首先由苏宜、程朴、朱简等专学秦汉,风格苍古朴茂。到明末,汪关父子一变何震之法,专攻汉铸印,以工整流利为其特点。至清初,安徽县人程邃、巴慰祖、胡唐、汪肇龙努力改变当时的习气,在篆法布局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人称“歙中四子”。
这一时期的诸家由于他们几乎都是安徽籍人,故历史上一般总称为“皖派”(或徽派),“皖派”在清代影响广泛,浙江山阴的董洵、王声、江阴的沈风,甚至浙派创始人丁敬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我想,这下可好了。在书上看到的巴慰祖的代表作经常是“天稿遗留”,现在可以多看看了,可是老师在前面喊我了,我带着遗憾离开了。没能参观巴慰祖的故居!是的,巴氏的篆刻风格清新明快,一定也是新安江赋予了他灵感!它的书法也颇具功力,在江中舀上一瓢水,磨就一砚浓墨,挥笔就是大家风范!
我还沉浸在这种悠悠的古风之中时,我们却要离开了!因为还有一个更为神奇的地方在等着我们,我不无遗憾,心里总是留恋着这个古镇,可当我到达了这个地方时,我又被她特有的风韵所掩盖了!
第三站 歙县呈坎
我当时听到这个名字感觉挺别扭的,呈坎!呈坎,什么意思呢?真让人捉摸不透,我知道她是按《周易》理论布局建村,于是名字也是书里头的,《周易》中“阴阳二气统一”,而“阴”者既为“呈”,“阳”者既为“坎”,而“坎”在八卦中象征水,德性为险。在徽州人眼中,“聚水入聚财,纳四水于村中”的徽州风水文化又在这个名字中得到了印证!
下车了,我们到达的第一个景点名声大得有点惊人。有“江南孔庙”与“江南太和殿”之称,我心里嘀咕,是不时有点吹牛啊?我到过北京故宫,因太和殿全面维修而没去成,可我在电视里书里看得多了!二月河的系列小说我都看过,里面不泛对太和殿的描写,至于孔庙那也是人人皆知的!先不管了,进去看看再说吧!
拐过一个圆门,只看见一块碑,上面写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想,这也是有点分量的,可在黄山市这也不足为奇!往右一看,几个大字入木三分,“贞静罗东舒先生祠”,我在脑海里寻找一切关于罗东舒的记忆,可我真的任何也没想起,只是想起我的老乡陶渊明的谥号叫“靖节”,我想,他们也搭不上什么关系啊!随着导游的讲解,我只能听到几句简单的介绍。罗东舒,名荣祖,号东舒,宋末元初的学者、诗人、思想家。接着就讲解祠堂,就这么几句怎么能满足我的好奇心呢?于是我回到图书馆在网上查资料,为了更好的了解他的祠堂,我必须充分的了解他!
罗东舒,从小就勤奋好学,据罗氏宗谱记载,“自幼聪慧,童蒙中俊秀,及长隐居不仕,惟耕读是业,动止常循礼度,不尚浮华”,“夫以鲁直之才,欧阳永修之贤也”,(这两个又是我老乡)才学广播,具有安邦治国能力的罗东舒,元世祖忽必烈多次下旨召他进宫为官,可他不原意!是啊,在他眼里,你是蒙古人我是汉人,我怎么会给你当官呢?赵氏江山怎么能改成孛儿只斤氏呢?何况念起来还有些拗口呢!“夷狄之有君不如华夏之无君”的思想深深地印在了封建汉族士大夫的脑海里,于是就有了后来的“扬州十日”“嘉定屠城”!罗东舒能怎么办呢?隐居!这是最好的办法,一来显示了自己的民族气节,二来可以著述!是啊,宋末元初,那时一个什么样的年代啊?对了,他一定学了陶渊明,不然他怎么叫“贞静”?于是在这个始建于东汉、面临金山、临众河的小村落里耕读,罗家子孙对自己的这位祖宗尊敬有加,所以就以孔庙的格局来建立祠堂纪念他!
推开厚重的木门,迈过高高的门槛,一股淡雅的桂花香隐隐约约,园中一颗桂花树分四个方向,名曰“福禄寿喜”。院周围的栏杆为精美的雕刻,又奇花异卉,有寓意“桃李满天下”的桃花于李花,还有寓意多子多孙的石榴等等!徽州最精美的石雕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我抚摸这些带有凉气的石雕,除了惊叹还能有什么呢?拾级而上,抬头一看,“宝纶阁”三个大字赫然在目,在诺大的厅堂中导游的讲解显得特别的洪亮。就在这里,居然有人从四川运来楠木做柱梁。楠木,乃国之栋梁!太和殿就有楠木栋梁!还有刚才看到的石雕上的祥云,这可都跟龙搭的上关系呀!刚才导游叫我们数三道台阶的数目,我也觉得不对,因为我们那得两道祠堂一般为五级这却有七级!太和殿是三道九级,导游叫我们数了这开间,我一数,九个!再加两个楼梯间十一个,天啊!太和殿也只有十一个啊!罗家子孙不要命了?定你个谋反罪你还敢辩论半句?我不禁要问,罗家子孙怎么又这么大胆子?原来这个祠堂在明朝嘉靖年间建立,罗家第二十二代祖罗应鹤主建,罗应鹤当时官至都察院的都御史,但他还不时最高官还有吏部尚书呢!我也想不至于啊,你官在大也不敢这么放肆吧?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徽州山环水绕,交通不便,天高皇帝远的!最后导游说,罗家祠堂之所以说是中国最大的民间祠堂不是说它的面积大,它占地面积是3300平方米,讲的是它的品极高!还有就是因为这里有一个难见的女祠堂!
徽州的山水再次挡住了中原的霸气,任你帝王将相的府第门宅,我照样用我的楠木栋梁,用我的祥云!楠木柱梁顶住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更立起了罗家子孙的那个脊梁!
走出祠堂,还有九十九条巷子在等着我们,我心中的嘀咕早已消散,看着呈坎这些千百年前的建筑,祠堂也罢,民居也罢,都在夕阳下显示她生命的沧桑!罗家封建的辉煌早已凋零在历史的遗风中,把一声声叹息与嚎啸留在云烟深处!只有山依旧,水依旧,这个千百年的八卦古村落带着飘飘的白发与银髯还会在徽州这片土地上存在,依然带着她的谜!
我要离开了!再见了呈坎!在你接待的千百万名游客中,凡夫俗子的我读不懂你,但我会继续读下去!就像我永远会探索人生与艺术的真谛一样!
三 感悟徽州女人
女人,这个封建社会的弱势群体,在徽州这片土地上别有一番滋味在我的心头!
一座座冲天的牌坊,一块块镶银的匾额,记载了徽州太多女人的辛酸与无辜,无奈与悲凉!还有当时她们引以为自豪的辉煌与灿烂!
我在读李敖的《胡适评传》中,提到了他的娘,用了一个可怕的词汇,“可怜”!也许今天我也该用到我所写的徽州女性身上!
我在参观东舒祠堂时见到四块匾:“累世簪婴”“观察河东”还有两块“节烈”!
我当时摇了摇头,悲悯的心情只是替她们感到难过,就这么几个字,约束了她们的一生!也许她们正值芳龄年华,丈夫不幸身逝,随着夫君的埋葬,青春,幸福,风华也随着离去!也许儿女刚刚出生,这些母亲便把无尽的相思与无奈化作抚育儿女的辛劳!也许在她们当中,才华横溢如李清照者有之,花容月貌把王昭君者有之,可是她们只能让那一抹夕阳照射她们早青丝暮白发的悲凉与凄苦!
在东舒的祠堂,看到了一个与它坐向相反的女祠堂!当时我的心情挺高兴的,毕竟这里重视女性啊!可它供奉的只是哪些未能出嫁的女性!我不禁有点失落!
翻开厚厚的《徽州府志》,这里居然有一个女人的名字列进了赫赫有名的《烈女传》中:
叶氏,名德,歙江来甫妻!年十六归来甫,事姑惟谨。十年来甫卒,无嗣。以其夫从子昭为后。元末兵乱,奉其姑避寇山谷中,服劳奉养,而姑安之。洪武末年,郡邑奏闻旌表,任复其家,寿登百龄而终!
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叫叶德的女人为亡夫守志,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封建社会中,她为了丈夫的“孝”名,还为丈夫与自己过继了一个儿子!她带着全家避乱深山野岭中,躲过了刀光剑影,从而跨元明两朝,到了洪武年间,历尽人世沧桑的叶氏已百岁高龄!还受到了皇帝的嘉奖!
也许这个叫叶德的女人,离我们太远了,也太陌生了。可她还是幸运的,受皇帝褒奖,寿辰百岁。可我也曾深深地思考过,封建社会的女性在深藏闺阁、严守操节、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贪垢、正色端操的严规戒律中,没有了自己真正的幸福,她们却是真正的道义受害者!可在统治中,三妻四妾,嫔妃满宫,这种“存天理,灭人欲”的道义不知“存”的是什么“天理”,“灭”的是什么人的“欲”,连提出的这一思想的朱熹还纳了妾呢!这便是实实在在的假道义!我想到了另外一个女人,只要读过《孽海花》的人就知道了她的名字!
她没有牌坊,也没有匾额,可她的命运比那些有牌坊的女人更为凄惨!
她便是赛金花!
而《孽海花》中的赛金花不时历史中真正的赛金花。《孽海花》中,男主人公金雯青二十八岁高中状元,不久,因丧母丁忧,暂归故里。清明时节踏青出游,巧遇花魁傅彩云,为其赎身!金雯青后来出任俄,德等国大使,携其上任,后金雯青任满回国,因祸含恨而死!而傅彩云风流依旧!
历史上真正的赛金花不是这样的!
赛金花,原名曹孟兰,后从母姓,改名傅彩云,徽州休宁人!在充满幻想的年代就被卖到了苏州这个金粉繁华的风月场为妓。1887年,十五岁的她被四十八岁的兵部左侍郎,前朝学士洪钧以重金赎出并纳为妾!一个十五岁的青春少女,一个年龄比她大三倍多的是什么呢?父亲?祖父?都不是,而是丈夫!我不知道当时傅彩云的感受,是否有离开风月场的欣喜还是投进另一个胸怀的凄苦!我想,也许是麻木的!
欣喜也罢,凄苦也罢,麻木业罢!又能怎样摆脱被束缚的命运呢?
终于一个好消息来了,洪钧被派往欧洲各国,他始终把傅彩云带在身边。这时候故乡徽州是什么样的啊?她会向故乡望望的!傅彩云肯定也有黄莺般的歌喉,也会有精湛的棋艺,也一定能书会画,再加上自己娇美的容颜,婀娜的身姿,赢得了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喜爱,并与她单独合影!在欧洲期间,她还学会了德语。“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就像八大山人的画一样,那翻着白眼的鸟儿依靠的枯木也在悬崖之上啊!傅彩云的靠山倒下了,洪钧离开了这个世界!
她也被正室赶出了家门,因为她娇美的容颜勾走了洪钧对自己的爱慕,年老珠黄何能与豆蔻年华相比?因为她的多才多艺博得洪钧的眷恋,出使欧洲,与维多利亚合影怎么会属于一个做妾的女人呢?
徽州这片美丽的山水没有赋予她太多的故事,也许身在京城的她早已把故乡忘却了吧!是的,该何去何从呢?
一八九八年,傅彩云以“赛金花”的名字在北京开妓院,她是可怜的,也有点可恨!更可恨的是制度!两年后,中华民族面临着血与火的考验,在硝烟中沉沦,八国联军的炮声震在了国人的心头!学会了德语的傅彩云,不,应该是赛金花,凭着她的花容月貌,彻底俘获了德国将领瓦德西!瓦德西也迷上了这个会讲德语的中国女人,于是,她便成了人们议论的对象!
因为,她,一个中国女人,为侵略自己祖国的敌人筹措了军粮,这不是卖国又是什么呢?可她又在枕边劝说瓦德西要约束他的军队,不要乱抢乱杀。这又是什么呢?爱国吗?不,我不知道!因为再怎样的劝说都无济于事,圆明园的大火依旧燃烧在国人的心头!
1901年,赛金花的妓院有一妓女被逼死了,她吃了官司!出狱后,靠典当自己的首饰度日。这时候的徽州,更是已经成为了她心底的梦幻,早已淹没在记忆的深渊!1931年,六十四岁的赛金花病逝于京!埋葬在“与君一醉一陶然”的“陶然亭”东北山坡的锦秋墩,后因整修,她的坟墓被迁出,不知所终。
也许她真的把故乡忘记了,可是她的故乡依然还保存着她的故居!故居并没有忘记她!
这两个女人有着太大的差异,当我写她们的时候,心情也是复杂的!
夕阳西下了,东舒祠堂的女祠刚好坐东向西,暖红的余晖刚好从天井照射下来,几颗枯黄的草在风中摇曳着柔软的躯体,才让人有一丝安慰!可这种安慰来的渺小来的遥远!
四 打道回府
二十几天的写生很快就过去了,我收获颇多!就在我们离开的那天凌晨,我在黑暗中望了望这个令我永远怀念的地方!再见了,徽州!我会回来的,因为这儿也算我半个家吧!这里还有着我梦想的很多东西,我不能一一去探索,我只能把它珍藏在我心中!待到有一日,我会重返,继续来探索你的谜!
汽车启动了,我望望窗外,启明星亮起来了,一个明朗艳丽的太阳即将照亮这片古老的土地了!
腹稿于安徽黄山市,定稿于陕西宝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