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预览:
暂无简介……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12 点和金钱 0 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 12 点点数和 0 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 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徒步队员:谢小明
由浔阳晚报、中共修水县委宣传部、共青团修水县委联合主办的纪念秋收起义80周年“革命精神代代传,修水徒步上井冈”活动于2007年5月9日在修水一中运动场出发,参加队员共20人,队员在全市招聚而来的志愿者,我作为修水三个队员之一,有幸参加此次活动,历时18天,步行800多公里于5月26日顺利到达井冈山茨坪。途径两省十县,参观瞻仰纪念馆、革命陵园、墓、碑40多处,虽经历千辛万苦,但感受良好。
特 殊 队 员
4月13日,本人在浔阳晚报上看到选招徒步队员的消息,年龄条件在20—40周岁。我想到秋收起义在修水打响第一枪,中国工农革命军军旗在修水设计、制作并率先升起,修水红色旅游事业刚刚起步,我作为修水一员有义务、有能力去宣传红色修水,弘扬革命精神,所以明知自己超过年龄(44周岁),还是向主办方提出申请,因要求诚恳、迫切,感动了主办方的同情,才放宽年龄得以取得报名资格,当喜出望外的我,激动的心情还未平静,又得知身体检查未过关,可是我坚信自己身体是正常的,完全有体力参加徒步。为了证明体能过硬,我两次到县人民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并将体检结果寄给主办方审查。在再三要求下,主办方勉强同意我参加体能强度训练。经过刻苦锻炼,我顺利过关,成为正式队员,并被推举为副领队,负责全队政治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好事总是多磨的,正当我们出发的前5天,70岁的老母亲重病住院,临行时还躺在医院病床上,此时有多位好心人,劝我放弃徒步活动,多尽些孝心。宣传红色修水的重任与敬老尽孝的道德要求两个难题摆在我面前,说实在的我心理矛盾非常大。去了,我将背上不尽孝的谴责,不去,我有志肩负的弘扬革命精神,宣传红色江西的责任不能完成,正在此时,妻子主动挑起护理住院母亲的担子,鼓励我去参加这次意义重大的社会活动。
千 辛 万 苦
半月余的徒步征途可谓是千辛万苦,困难重重。我们翻大山、穿森林、披荆棘、淌溪水、攀峭壁、过独木桥,我们顶烈日、冒大雨、沐寒露、风餐露宿无所不有。
我们徒步的线路是沿当年秋收起义的老路走的,几进湖南、迂回山区,在行进的第4、5两天里,全在深山野林穿行,天气酷热,行程较长,每天要行65公里山路,是整个行程中最为困难的一段,大多队员的脚在这段路上打起了水泡,步履艰难,痛苦连心,热心的山民推来茶水,烧热水给队员泡脚,行为感动了每位队员,队员们有的拐着脚前行,有的拄着棍走着,酷热的太阳烤在身上,我双臂剌痛,开始脱皮,从没哼声苦叫声痛,19日-20日,我们走在芦溪至上栗的路上,天气非常热,气温36℃以上,我已中暑,大腿发软,双脚无力抬不起步,靠摆动身体抬步前行,走不了几十米又要落伍,只好小跑追上队伍,队员黄统明双脚叉溃烂,发烧打点滴,组委会4次劝他坐车,都不坐车,一直坚持前行。队员肖国强患关节炎痛,一直靠拄着拐杖步行。队员万忠武中暑已病倒,无法步行,组委会决定让他坐车送到几十公里远的前一站张坊镇医院治疗,他伤心地流了眼泪,在组委会强制下,才坐了一程车,住院一天后又继续徒步前进。25日上午下了大雨,队员冒大雨行进在黄洋界的坡路上,连续淋雨5个多钟头,全身湿透,没有退换衣服,就靠体热吸干衣湿。16日,由张坊向文家市行进,后勤保障车与队伍失去联系,我们走错了路,中午无吃饭的地方,我们饿着肚子,走到下午3点才见到一庙堂,主人为我们烧了些饭,没有菜,队员吃光饭。我双脚先后共打起8个大水泡,大的有鸡蛋大,右脚指发炎溃烂,脱落3个指甲,双臂晒脱一层皮,队员戏称我是“脱胎换骨”的诗人。
精 神 力 量
我们虽然赏尽了千辛万苦,但从不叫声苦和累,都不甘心落后,一路上红歌高唱,故事动人,队员们精神抖擞,意气风发。处处宣传红军精神,宣传井冈山精神,宣传红色江西,宣传红色旅游。为什么徒步队员会有这样吃苦耐劳、坚强不屈,团结奋斗的良好品行呢?因为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路上我们采访了老红军战士,听取了战争时期的动人故事,参观了多处纪念馆,认真听取了讲解员介绍秋收起义先烈们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而抛头胪洒热血的感人事迹。革命精神激励我们前进。沿路迎接我们的有各级政府部门领导,热情的款待,有的还张贴大幅欢迎标语,有老百姓的亲切接待,如送茶送水,在修水东港乡黄荆村一山民家泡来热茶,一家的开水不够,就叫她的儿媳、邻居泡来香喷的菊花茶,并留我们吃午饭,至湖南平江县泉水乡泉水村,我们扎住在村部,邻近一户村民得知我们是纪念秋收起义80周年徒步井冈山的队伍,便烧来中草药水给我们泡脚。在铜鼓的路上遇到一修水的哥,他停下车子把车内仅有的几瓶矿泉水送给队员喝。队伍行进到棋坪时,在一老百姓家喝茶时,大妈将女儿在外打工带回的几只甜瓜,切开分给我们队员吃。在芦溪,一位瓜农挑选两只最大的西瓜送给我们队员解喝,还有多处送黄瓜水果给队员吃的,有如当年十送红军的场面再现。平江县龙门镇俞姓父子,主动给我们队伍带路2天,直至把我们送出大山到达棋坪镇,才放心的回家,群众的支持关心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使我们更有信心徒步上井冈。还有不少单位驱车前往途中看望慰问徒步队员,如盛世川王老板胡总带着水果、饮料、牛奶两次到途中慰问队员。九江市公路局局长和书记驱车赶到上黄洋界的路途慰问我们,并陪同我们冒雨徒步了两公里路。九江市贮沙场老板前往三湾看望我们,招待了两餐饭6桌,送来了西瓜、王老吉等饮料,花去两千余元。修水移动公司余经理送来汗衫。九江海扬友盛公司给队员赠送了水壶、毛巾、雨衣等日常用品。九江开心大药房送来价值4000余元的药品等等,他们争当“后勤部长”,为徒步队伍提供了更好的后勤保障。
徒步途中,修水宣传部几位副部长、修水县教育局长、团县委领导、单位领导都多次发来短信或打电话鼓励我们,九江市民通过徒步热线发来很多短信,关心过问队员情况,鼓励队员团结协作,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是啊!精神力量是无穷的,徒步队伍中的榜样,队员的相互鼓励,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帮助,过路人的赞语或是一个竖起的大拇指,乃至社会上发来的每一条短信都是我们的动力,特别是秋收起义先烈们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动人事迹和革命精神,一直鼓舞着我们前进。
矛 盾 重 重
可以说没有一支单纯的队伍,就连当年秋收起义队伍也是分歧很大,斗争激烈,“我的长征”队伍中只有二十几人也是意见不一,矛盾多多,我们徒步上井冈的队伍也不例外,一样存在矛盾,且不断发生新的矛盾,因为队员来自全市各个部门,年龄、阅历悬殊特大,思维方式各异,最为突出的矛盾就是对这次徒步活动的意义理解不深,没有良好的共同目标,有的队员只是为了好奇而参加,有的只为挑战自我而参加,因而在瞻仰烈士墓(碑)时购买花圈,行鞠躬礼,也认为是不必做的事,年纪大的队员要求多宣传井冈山精神,宣传红色江西,宣传红色旅游,不要为徒步而徒步,年青队员则反对,甚至连参观纪念馆听讲解介绍革命烈士英勇事迹都不认真听,正因为没有正确的思想,没有远大理想,在徒步中总纠缠于一些小细节。如:某某吃得太多,某一食品我没得到,某人坐了车,某某不听话,有时伙食差点也大为不满等,领队是位年青军人,带兵有方,纪律严明,要求严格,令行禁止。可没考虑到这支队伍是思维复杂,毕竟不是正规军,大多队员没有体验过军营生活,他的军队作风在徒步队伍中很不适应,一片好心他,反而引起了队员的不满,矛盾越来越大,甚至发展到,向组委提出撤换领队,我作为负责政治思想工作的副领队,把这些看在眼中,记在心上,经常与队员谈心,了解每个队员的心理状况,分析产生上述矛盾的原因,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因此在徒步的第6天,我向组委会提出休整一天的建议,进行政治学习和思想教育,我们组织学习秋收起义历史资料,重温井冈山精神,讲述了弘扬革命精神,宣传红色江西,宣传红色旅游的重要性,强调团队精神的作用,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一致表示要改变思想作风,改进领导方法,克服困难,坚定信心,完成徒步活动。
受 益 匪 浅
此次徒步活动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已圆满结束,队员们都认为受益匪浅。
首先是思想认识有了提高,报名参加这次活动时大多是挑战自我这一目的,如今都提升到“弘扬革命精神弘扬井冈山精神,宣传红色江西,宣传红色旅游”这一层面,发展红色旅游事业,振兴江西经济我们责无旁贷。其次是用行动证实了自己的体力和意志是优良的。学到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互相鼓励的团队精神,队员都表示将艰苦奋斗精神,团队精神带到工作中去,努力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再次,作为诗歌爱好者的我,就如参加一次创作采风活动,写了一些诗歌作业,借此选几首供参考,请教正。
《在出发仪式上》
当年起义紫花墩,革命英雄定乾坤。
徒步井冈红色路,今朝勇士展军魂。
《过泉水至棋坪路上》
纯朴山民迎远亲,队员徒步感真情。
不曾相识心相印,革命精神传后人。
《题文家市会师馆》
幕阜巍峨九岭连,罗霄山脉秀南天。
文家师会农村扎,开辟中华转折篇。
《谒胡耀邦故居》
耀邦故里显奇幽,武略文韬童趣求。
育我共青当助手,更存真理后人讴。
《经小路过龙市》
涉水跋山攀壁崖,谷幽十里没人家。
大千世界自然美,羡煞浔城陡步娃。
《冒大雨上黄洋界》
风雨不停步不停,黄洋界上雾朦胧。
挑粮小道多情趣,回响当年炮声隆。
《在出发仪式上》
当年起义紫花墩,革命英雄定乾坤。
徒步井冈红色路,今朝勇士展军魂。
《过泉水至棋坪路上》
纯朴山民迎远亲,队员徒步感真情。
不曾相识心相印,革命精神传后人。
《题文家市会师馆》
幕阜巍峨九岭连,罗霄山脉秀南天。
文家师会农村扎,开辟中华转折篇。
《谒胡耀邦故居》
耀邦故里显奇幽,武略文韬童趣求。
育我共青当助手,更存真理后人讴。
《经小路过龙市》
涉水跋山攀壁崖,谷幽十里没人家。
大千世界自然美,羡煞浔城陡步娃。
《冒大雨上黄洋界》
风雨不停步不停,黄洋界上雾朦胧。
挑粮小道多情趣,回响当年炮声隆。
12日在黄荆山路上
葱岭夏荫草木奇,山泉水爽野云低
青茗胜酒犹浓味,野叟村姑先待客昵
过铜鼓幽居乡
满目芳菲待细描,枝头唱和鸟声娇。
幽居野趣桃源乐,风光无限在溪桥。
游茨坪口占
杜鹃花茂游井冈,一缕山风一缕香。
星火燎原根据地,如今红色旅游乡。
谒渣津烈士陵园
丰碑映照艳阳红,碧树参天郁葱葱。
一座陵园安义骨,千秋史册载丰功。
工农浴血旌旗猎,先烈捐躯浩气雄。
今日神州惊巨变,后人景仰颂高风。
谒总指挥卢德铭墓
壮志难酬日月昏,指挥无计挽乾坤,
英名显赫魂归处,碧血丹心万古存。
徒步井冈山
秋收暴动八旬前,重走义军路不艰。
五尺瘦躯同友比,青春不再激情燃。
25日 听龙潭瀑
红歌唱漫井冈魂,雾转龙潭飞瀑音。
万变云烟无尽韵,心灵震憾叹古今。
18日过萍乡某小煤矿想开
煤矿劳生不见天,瓦斯爆井祸连连。
丧心矿主敢违法,参股乡官只识钱。
滚滚财源填餮腹,条条性命赴黄泉。
劳工听惯安全调,何日安全到眼前。
三湾河洗浴
泉水叮咚清澈流,三三两两水中游。
三湾休整浴晴晚,恰似孩童嬉夏秋。
谒三湾改编纪念馆
枫树坪前忆往年,秋收起义军改编。
星星之火燎源起,谱写中华盛世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