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暂无简介……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12 点和金钱 0 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 12 点点数和 0 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 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当晚,在老夏下榻的扎西宾馆,熙然的大伯、著名诗人麦芒先生(原名艾飞)也闻讯赶来与老夏促膝长谈.
真乃无巧不成书!老夏久仰麦芒大名是缘自他的一行诗《雾》,早在80年代初此诗曾在《作品》、《海韵》等文学杂志上引起学术争鸣,同期老夏俨然军旅文学青年一个,正在闽南军营的原高炮64师政治部报道组"爬格子",采写军事报道之余,也喜欢多种文学样式,咬文嚼字写点歪诗什么的.政治部阅览室订有众多文学期刊,诸如《解放军文艺》、《诗刊》、《作品》、《小说月报》、《十月》、《人民文学》等等.老夏就是在1980年那个油菜花盛开的春天,从《诗刊》上读到一行诗《雾》"你能永远遮住一切吗"(原载1979年10月号《诗刊》)而神交麦芒.
时光荏苒,哪曾想,老夏会在26年后、在长征途中的驿站--麦芒故里,以他侄子老师、《我的长征》队员的名份与他邂逅.
老夏仔细打量着诗人:高度近视眼镜镜片后面,掩不住深邃而有神的目光;虽然背巳略见微躬,仍见傲骨清风,蹉跎岁月与诗歌人生如诗一般镌刻在他清瘦的身板里.诗人坐定后,我们一见如故,宛如老朋友,一边呷着酩茶,一边海侃神聊,话题自然转到了文学与诗歌创作.
麦芒自小喜好文学,初中毕业后因家庭成份问题未能升学、就业,当过流浪者、车工、售货员、会计员、摄影员、特约记者、见习编辑。尽管经历曲折坎坷,但他一直没有忘怀于缪斯。1983年自筹资金开办真与美相馆时,著名诗人流沙河除题写招牌还特意写了“镜心”二字送给他。麦芒一边照相挣钱糊口,一边写诗作文编书。麦芒先后在《诗刊》、《鸭绿江》、《朔方》、《诗歌报》、《大西南文学》、《云南日报》、《昭通报》、《南高原》等报刊以及美国、香港等地发表诗歌、散文、小说,多首诗作获奖和收入国内多种诗歌选本,其中一行诗《雾》(原载1979年10月号《诗刊》曾在《作品》、《海韵》等文学杂志上引起艺术争论。后因湖南美术出版社擅自将该诗印成贺年卡侵权,法院责成赔偿1000元,《昭通报》、《春城晚报》、《羊城晚报》、《华夏诗报》、《报刊文摘》、《读者文摘》等报刊争相报道,称之为“世界上内容最短的版权官司(只有九个字)”。
1995年,经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批准,确认为世界上内容最短的版权诉讼,从而创“大世界吉尼斯之最”,《报刊文摘》、《读者文摘》、《法律与生活》等数十家报刊纷纷报道或转载,成为中国诗坛的一桩趣闻。
20多年来,麦芒已在全国各地(包括港台)以及美国刊发诗文上千篇(首), 出版诗歌专集8部。先后加入云南省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世界华文诗人协会.
1992年7月,麦芒因自学成才,业余文学创作成绩突出,被云南省昭通行署人事局破格录用为国家干部,安排在威信县人民政府地方志编纂办公室(后为史志办)从事编辑工作并兼任扎西文学会长迄今。
正如一位评论家说的,诗人麦芒所追求和向往的风格是“平淡”——即平中见奇、淡而有味;这是一种没有技巧的技巧。诗人说“爱”是一切文学创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爱”,是根。
麦芒的诗很朴实,朴实得像口语,一点不拿花架子,也无“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做作。他写《乌鸦》:“任凭怎样清溪洗涤/寻不出一片洁白的毛羽”。
麦芒的诗很天真,天真得像孩子的“傻话”。他浩叹核桃:“虽有一个坚硬底外壳/有时还是被豸虫咬破”。问牵牛花:“假如世间没有棚架/你又怎样向上攀爬?”
麦芒的诗如橄榄,入口淡淡的,食后却有回味。他笔下的《茶》:“信仰如茶/生活如水//只有经受/高压高温碾泡过的/越品/越芬芳/越品/越有味”。而这些全是诗人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得来的。
麦芒的诗很短,辞达而已,绝不多言。
麦芒的诗像清浅的小溪般单纯,像赤子的心灵一样稚诚。诗,至此足矣!仅读其诗,然已洞其肝胆。何以言,古人曰:“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
临别,诗人送老夏《麦芒诗集》。
这一晚,老夏倾听麦芒的诗歌人生,印证了著名诗人艾青的名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