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暂无简介……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12 点和金钱 0 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 12 点点数和 0 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 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俗语云五十知天命,诓称“老夏”,于现今八十年后们该不为过吧。
女儿夏敏,儿子夏星,老夏每每与朋友说起自己的一双儿女,总是引以为自豪。这不仅仅是俩人均继承了父辈为警作剑的夙愿,更因为他们都是特警,是一双令邪恶势力和犯罪分子闻之心颤胆寒的特警战士。这么说,是否颇有“王婆卖瓜”的味道呢?
老夏已届不惑,军旅十年,转业后从警至今亦已十八个年头。对儿女从小寄予厚望,冀他们能够延续自己的从警之路。
老夏好弄墨 “爬格子”,码一些貌似或“豪放”或“婉约”之文字,偶见报端,便也施教于儿女。先练写日记,再练写作文,课余之后的“家庭作业”。敏儿尚聪慧,三年级时有游记在广播电台播发;五年级时获全国中小学作文大赛二等奖;初中时有作品在报刊上发表。星儿则没“辙”,似乎患了“中文恐惧症”: 将离骚汉乐府,李杜苏辛关视为畏途。鍜文铸字直到高中还常见文句不通,老夏常叹“不可教也”,遂对星儿失去信心。
老夏于是在家实施“因人施教”。敏儿勤奋、听话,施以“循循善诱”,给弟做出榜样;星儿顽劣,好玩,施以“法西斯”,常常是鞭子“伺侯”,以正其身,不至于成为“歪瓜劣枣”。
后来,老夏举家从修水县城迁往九江。女儿于1998年考入了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绿色的警营,神圣的使命,把女儿的一切:学业、理想、欢与烦恼、今天与 明天都规范在铿锵的步伐、严谨的作风的程序里,正如她后来在散文作品《扬帆远航》里写道:“……我听从母校的召唤,肩扛父亲的目光,怀惴母亲的叮咛,迈入了我魂牵梦萦的森林公专的校门。十年寒窗,梦圆金陵城下,千里云帆,再挂扬子江头。当我第一次庄重地穿上这身渴望已久的警服时,我不仅仅是坚定了父亲不变的信念与追求,在我的人生道路上也选择了一种奉献和牺牲……”
或许是老夏家与金陵古城和这所警校有缘,沐浴着21世纪的曙光,老夏于2001年春从九江市森林公安局应聘调入这所警察学校政治部,从事公安教育宣传工作,正读高中的星儿也转学金陵。
少年总具可塑性。星儿自严厉的家庭教育中,总算适时调整了人生的航向,变得勤奋好学。频繁转学中,高中三年里,星儿先后在赣、宁两省的三所高中就读,通过竞选担任了三年班长。只是,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他选择理工类的纳米技术专业,对老夏执着的警察院校不予理会。
老夏苦口婆心,软硬兼施,终归让星儿填报了警校志愿。就在敏儿以预备党员的身份豪情万丈地走出森林公专的大门,加入南京市公安局女子特警队,成为一名“霸王花”时,星儿极不情愿地进入了姐姐的母校,成为特警班的一名新学员。是否有点悲哀,做老夏的儿女,连选择职业的权利都被父亲“霸道”了。
好在一周后,星儿喜欢上这所学校和这个专业了。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流血流汗不流泪。星儿的大学,有一半时光是在警体馆里度过的。三年下来,他获得过2次一等奖金,一次二等奖学金,是学校“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 “优秀毕业生”、重量级“警务搏击冠军”。今年七月初,他也以预备党员的身份,成为扬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特警大队的一名特警队员。
学校有同事戏称本校似乎是专为老夏办的。孰知敏儿、星儿专为特警而生,老夏对儿女倾注了一名老警察对这份职业的一往情深呢?
男儿当自强,姐姐做榜样。敏儿从警三年来先后被警队嘉奖一次、评为2006年度训练先进个人、“优秀特警”;星儿在刚刚走上特警岗位后,就与队友一道成功解救跳楼疯汉,上了《扬州商报》头版头条新闻;在江苏省十一月上旬由13支特警代表队58名特警精英间展开的大比武中,“初生牛犊不怕虎”,星儿取得个人四项全能项目第三名的好成绩,星儿由此荣立个人三等功,江苏省公安厅黄明厅长为此亲自颁发了奖章、证书和奖金。
为警作剑,除暴安良。特警儿女,此生足矣!
老夏“卖瓜”,“甜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