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暂无简介……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12 点和金钱 0 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 12 点点数和 0 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 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10月26日,《我的长征》离开威舍镇不久,就到了下德赫村,这是队员们进入云南之前,最后一个属于贵州的村子。
老夏回想在贵州近3个月的日子,真是地无三尺平,公路在崇山峻岭中盘旋往复,天天在大山大壑的羊肠小道中上上下下,有点不堪回首的意味;刚进入云南,最大的变化是山和路:沙石路变成了水泥路,而后是柏油路,云南的山是起伏不大的丘陵,公路在山脊上蜿蜒,路况也好多了.
进入云南省,队员们开始逐渐走进从贵州延伸到云南的乌蒙山山脉,由于西南亚热带季风的影响,在完全进入冬季之前,乌蒙山区雨水充沛,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乌蒙磅礴走泥丸”的描述,就是70年前红军经过乌蒙山区遇到的情景。
老夏还发现:云南境内沿途的农作物也由贵州单一的水稻、玉米变成了福源县的魔芋和烟叶.满山的魔芋开着火红的花儿,垂着长条的叶儿,酷似美人蕉.走过一个乡镇,山间田垅的农作物又变成了遍野的烟叶,它们的花瓣是白里透红的那种,秋雨轻柔地洒落其间,凝滞成颗颗晶莹的水珠,是一种凝固美.这是留作烟种子的烟地.云南的烟叶种植多年来形成了庞大的规模,成为全省的支柱产业而使云烟品牌闻名中外.福源县地理以丘陵为多,平均每年有200天是雨雾天气,忽冷忽热,气候湿润,是优质烟叶生长的理想之地.
42公里柏油路走得很惬意,柏油路夏珍来了兴致,唱起了《阿诗玛》:马铃儿响来 玉鸟儿唱,我和阿诗玛回家乡,远远离开热布巴拉家,从此妈妈不忧伤,不忧伤......
上午,行至鸡场镇附近,一位中年男子从一辆面包车中下来,伴着我们组的行列前行.他热情而健谈,老夏得知他名叫申科,42岁,曲靖市人.是一名自由职业者,他是在送桶装水下乡返回途中遇上我的长征队伍,十分兴奋,素性叫司机不要管他,先开车回曲靖,他也就此进行"申科的长征"--要陪我的长征走完这100多公里直到曲靖.晚上,申科还真的在目的地福源县福村镇找个旅社住了下来,晚饭过后,他还找到老夏住所聊了2个多小时有关红军长征的话题,对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看法还颇有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