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本无路,路是人走出来的,路是人建出来的。
街背路不象深圳的深南大道宽阔繁华,充满神秘感和诱惑感。
街背路也没有上海南京路那么拥挤热闹,名店林立,闻名中外。
街背路只是修水县城里一条极不起眼的路,县城居民如果不留意,不用心,从街背路过上过下,可能也不会记住这条路叫街背路。
1992年我离开修水时,街背路那个地方没有路名,只是余家巷通往东门的一条通道,两旁很宽,靠近余家巷这边有几块青石板垫路,两旁是几栋木结构的老屋。再过去就是几座老祠堂,靠近东门那头是红岩旅社。
2005年我到修水县城,发现这里有了一条街背路,不知何方贤士取了这么个通俗易懂的路名,有何用意有何来历,是不是在衙前街后面而得名?
街背路两旁建起了很多毫无规则,高低不等,质量无法评价的房子,房连房墙挨墙,毫无间隙,非常紧密。各种各样的小商店小吃店小卖部小商小贩小人物小屁孩云集此处,使这条路显得非特别狭窄,路过需睁大眼睛前行,别不小心撞上行人和踩坏路边摆卖的鸡蛋。
街背路初给人印象有点脏有些乱。
但街背路与整个卫前街的居民密切相关,我后来在修水的3年住在黄土岭也喜欢穿梭于此。
街背路小商店卖的油盐酱醋,豆腐青菜,哪家不需要?需要时方便得很,出门几步便是,家里烧开油锅到门口买把青菜也来得及。
修水特色的艾米果,哨子,薯油货,上丰米果,西茗坑豆豉,样样都有。泡茶的菊花麻子豆子萝卜丁一样不缺。过年必需的腊猪头腊肉腊鱼,买上几块,寄给远方的修水亲友,甚是方便,价钱也便宜。
街背路上的水煮,鸭脖,烧饼,桃酥饼也不错,这就是我喜欢穿梭在街背路的原因,在这里买过也在这里尝过,给家乡这条不起眼的小街竖上大拇指!
在修水时,我就有过冲动,写写街背路,写街背路的乡情,写街背路的炊烟,写街背路上小商店小老板的小小生意,写赶早卖菜老菜农的甜酸苦辣。
为此,有意识的在街背路上走了几个来回,有一次雨夜撑把伞来过,进行感受和观察,带支笔还记还记下过理发店和电器修理店的店名。曾想找几个街背路上的居民聊聊天,特别想早早起来,看朝阳斜入街背路是怎样景象,希望写街背路的文章贴近生活有真实的内容和细节。
人是有惰性的,我也一样,一拖再拖,直至今年4月离开修水,这篇文章也没下笔。
今天在远离家乡的办公室里写完这篇没有真实内容的文章,我深深的感叹:人生何仿不是如此,想做一件什么事,就应该赶紧去做;有一个什么样的计划,赶紧去完成;有一个什么样的目标,赶紧去实现。否则,就会错失人生的“街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