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笔者在黄龙乡小庄卫生所,被挂满墙上的锦旗、奖状、奖牌所吸引。所长卢以敬一一介绍起其中的故事……
现年58岁的卢以敬,出生于黄龙乡小庄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72年入读“江西共大黄沙港分校医务班”。在校期间,他刻苦学习,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和同学喜爱。1974年毕业时,正处“文革”期间,失去继续上学的机会,回乡当了一名“赤脚医生”。 从此一干就是39年。
1975年,他被评为白岭区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奖品是一个“外伤缝合包”,他视这份奖品为至宝,一直保留至今。这个小小的缝合包到目前已作外伤手术200多例,创造了例例“一期愈合,无感染”记录,做脓肿切开引流100多例,例例手到病除。1976年,村妇杨秋桂产下的婴儿重度窒息,脸色苍白,心率极为缓慢,每分钟仅20来次,情况十分危急。因交通不便,来不及转院。卢以敬根据临床经验,果断清除羊水和污物,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确保了女婴平安。1978年,冷惠娥患宫外孕,卢以敬建议立即转院手术。但患者家属无钱,迟迟不动身。卢以敬立即叫来患者亲属凑钱治病,并将自己身上仅有的10元钱捐给了患者,在他的带动下,其亲友积极相助,让病人及时得救。1998年,村民万耀福患急性阑尾炎,在白岭医院会诊后,医生建议手术,但患者无钱住院,忍着剧痛返回老家。卢以敬得知后立即赶到病人家中,凭自己多年摸索的从医经验,对其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并免收医药费,最终患者痊愈。几年后,万耀福外出打工回乡,给他500元钱感谢,他怎么也不肯收下。2011年冬,冷芬党患脑中风,患者家属打电话请求他出诊。这时,天降暴雪,山区道路封锁,车辆无法行驶。卢以敬拄着拐杖,在脚上系上绳子防滑,步履蹒跚地赶到十多公里外的患者家里为其治病。
2005年,村里成立卫生所,卢以敬任所长,但村里没有公共用房,卢以敬就让家人搬回老屋居住,腾出几间新房办卫生所。卫生所成立以后,他严格要求,讲究“五室分开”、健全制度,逐项达标,并坚持以“忠诚、热情、周到”为服务宗旨,以“病人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为导航,开展“比医德医风,看清廉纯洁;比服务态度,看群众反映;比医疗技术,看治疗效果”的“三比三看”活动,健全服务机制,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受到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该所当年被评为全乡“村卫生所组建先进单位”;2006年通过省级验收,被评为县级“村卫生所组建先进单位”。
39年来,卢以敬治病救人的事例不胜枚举,他急病人所急,帮病人所需,想病人所想。同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医技。他数十年从医所开的处方和病历都保存完好,记录有几十万字的医疗笔记和日记,且经常拿出来看看,反复学习钻研。“我没有上过大学,但我儿子读大学的医学课本我都读过,有的还不止读一遍。”卢以敬说。
有朋友邀他去发达地区闯荡,不用这么辛苦,又能多挣些钱。但他从未想过离开小庄村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