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底,随着新一届领导班子的上任,奉乡就无处不闪烁着美的身影。
在上任第一天的街道走访中,罗伟民书记了解到上奉中学门前的十几户街民,每到春季逢水必淹之事后,他便亲自勘察地形,虚心听取当地居民的意见,与居民制定出一套治理方案。他抽调常务副镇长邓宏亲自负责,并再三叮嘱邓镇长要抢在汛期到来之前将此事彻底办好。
事不宜迟,邓镇长立马联系当地施工人员,不料,竟遭到他们委婉推辞。他们考虑到新一届领导刚接任,担心完工后,工程款难以兑现。邓镇长当即表态,只要符合要求,政府没钱,我私人垫付。一句朴实的承诺,解开了十多年一直困扰着十几户人家的心结。在施工的那段日子里,领导们即使再忙,都会抽时间轮流过来监督。倘若他们白天实在分身不开,也不忘晚上打着手电筒过来查看,从没一句抱怨之言。
雨水也真调皮,眼看工程就快完工了,它还是不放过机会赶来倒乱。不过这次没有得逞,它们全跌进新修的排水沟里了。住户们一扫往日的阴霾,站在门前看着被驯服的山洪,说着一句句感激涕零的话语。但镇领导依然冒着大雨时隔半小时过来观察一次,直到晚上11点多钟,胡高才镇长还驱车来过。
对于一届新来乍到的领导,要处理的事情是何其多,而他们却能把十几户老百姓的小事同样放在首位。让久违了的“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古训在这里得以见证。纵观古今,其实“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只是,那些好高骛远一心想做大事者,一直不明此理也。
《论语》中季康子向孔子问怎样治理国政。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熟敢不正?”意思是说政治,就是正,你自己用正来带领大家,谁敢不正呢!我觉得这一句话,正是这一届领导班子的真实写照。
一日晚,居住在我县城楼下的住户告之我家有水渗入他家楼面。拂晓,丈夫便准备赶头趟车往县城去查看究竟,一出门就看见罗书记匆匆忙忙地边走边打电话朝观前村方向走去。事后丈夫感叹道:“这样的干部,我以前只在电视里看过。” 还有一次,正逢伯父过逝日。清早,当我们行至梅山路段时,正好与政府的车子擦肩而过,而那时梅山还被晨雾笼罩着,像一付睡意未消的样子。我们来时,路旁也只有一、两户人家的门寂寞地开着,他们就这样行走在人们的梦境里抵达上奉。
今夏是百年不遇的炎夏,上奉更是二个多月未见雨的影子,高温持续不下。可奉乡却盛开着一种美丽的花儿——草帽花。他们盛开在征地的路上;盛开在田间地头;盛开在贫困学子家中;盛开在奉乡的每一个角角落落。我想:如果他们的父母目睹他们如此艰辛,恐怕除了欣慰外,也不泛心碎。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位于观前街后的一个村落(弯里)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短短几十天,他们就完成了征地、拆迁、补偿、改路一系列工作。
我沿着40米宽的新路的雏形漫步时,想着以前来弯里总是要绕着九曲回肠的田塍走上十几分钟,如果一分神还有可能掉进田里。而如今,一条笔直的新路从寨子里穿过,使一个毫无生气的寨子一夜之间扬眉吐气。新规划图上,弯里的倩影与观前街隔河遥相辉映。观前街因为有弯里的开发才形成一个整体;弯里因为有观前街而不显得孤单。它们像一颗明珠一样镶嵌在九岭山脉里。我想:过些年,如果经济允许,我一定要在这依山傍水的地方再建一所小屋,颐养千年。
我一边走,一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我的思绪忽被电线杆上一遛鸟儿打断,它们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也在热烈谈论着这里的变化。我开心的顺着这条新修的马路走着,脚下正好被一小块稻子拦住了去路,它横在马路中间,把马路一分为二。它露着青涩的脸,好像在为自己因延误工期而感到羞愧。我绕着从它身旁经过,当我回首全程时,它就像一颗美人痣一样嵌在那里。在这样大的工程面前,一块巴掌大的稻子竟毫发无伤地保留了下来,怎叫人不感动。面对如此实实在在的政府,任何颂扬的话语都显得多余。
站在连接线上,本来我完全可以打从街道径直回家。可是我没有,我还是顺着来时的路缓步徜徉在疏松的土壤上。因为每一步都让我切实地感受到这一届领导班子的不易和开拓精神。这种精神透过我的双脚在我周身漫延,让我明白:人,不管身居何位,绝对不可无所事事。否则,与行尸走肉又有何区别。
今夏的奉乡,美无处不在。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意思是说:假如有人用我治理政事,一年差不多见成效,三年便会有成就。我想,不用三年,上奉的变化就足以让人刮目相看。
作者:杨亚玲
地点:上奉镇海天书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