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预览:
暂无简介……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12 点和金钱 0 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 12 点点数和 0 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 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许是多年未曾远足旅行的缘故,飞机在黄花机场着陆的时候,我心底竟有一丝莫名的惊奇与激动。出了机场,当地导游阿妹(土家族对于女性的友好称呼)便热情地迎了上来,虽然彼此间从未识得,但于她而言,眼前的几位都象是她的老熟人,只是脸上的热忱多半透着一种职业意味。
登上中巴车,阿妹介绍了整个行程。一路上,车行速度很快。出了长沙,满目的青葱和沁人的空气便扑面而来。久居城里,碍眼的便是高大灰色调的混凝土建筑与令人窒息的汽车尾气与烟尘。而这里,却是一番令城市人日夜想念、垂涎欲滴的怡人的景象。车上的同行都若有所思,唏嘘感叹,“要是能生活在这里多好”。但感叹终究是感叹,现实中生活在风景如画的乡村中人,则多翘首张望着城市的富足奢靡与光鲜陆离,人的想望终是不能两全,人生是不可能没有缺憾的。
车行二小时到达韶山,多年来对于主席梦幻般的敬仰现在竟变得和眼前的山水草木一样真切、平实起来。儿时,主席的形象更多是通过人们胸前的像章、正堂上张贴的画像,母亲的忠字舞和父亲的毛主席语录而虚缈地浮现在意境中的,关于某位阿姨大串联时上北京见过毛主席的旧闻,至今还能从母亲颇为羡慕的言辞中依稀听得。但我知道,彼时,主席在北京,我和全国的儿童一样,都以一颗童稚的心想念他。而今,这种想念已然变成某种怀念了。
中餐是在一家毛氏饭店里用的,这里的饭店都打着“毛家”字样,听阿妹讲,这些毛家饭店都是正统的毛家人,非比城里的毛家饭店,多半藉了主席的名头。餐桌上的八菜一汤,正是我向往已久的家乡菜,红烧肉、岩耳、熏鱼、腐竹,样样有辣,皆是我所钟爱。同行中有人说,作为一国之主,打下这么大一片江山,牺牲那么多家人,没有好好享受,惟独钟爱红烧肉,他老人家也太勤俭了、太不明智了吧。我心里想,不正是因为这些,主席才能够成就大业,成为一代伟人,为后人世代景仰的么?
用完中餐,车行至滴水洞,滴水洞非洞,实为地名。门口有一岩碑,上书:
一钩流水一拳山,
虎踞龙盘在此间;
灵秀聚钟人莫识,
石桥如锁几重关。
前有韶山水库,59年主席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探亲时曾在此游泳,感慨良多,随口对随行人员说:“在这个山沟里修几间茅房子,我老了来住一住。……”于是有滴水洞别墅之建,只是,主席终究未能如愿。一号楼里,没有雕梁画栋,只有一律以朴素、简约而庄重的白卡几呢布铺设的会议、餐桌椅、寝具、书房。它们静静地陈设于此,让往来的游人于沉默中想象主席曾经金戈铁马却又从容淡泊的人生历程。
穿过重重机关的防空洞,我们驱车前往主席故居。二十分钟后,那幢在电视书刊上多次见过的夯土屋呈现在眼前。房屋坐落在三面环山的山坳一侧前端,前有彼此相连的池塘两个,主席儿时夏天应该经常在此游泳罢。进得堂前正门,感觉回到了自己儿时的老屋,土夯的墙壁、粗大的横梁,堂上的祖宗牌位香案与八仙桌,与记忆里的老家并无二至,是为亲切。东面是厨房,陈设我家乡亦相差无几。左拐入正房,是主席父母的卧室,雕花木床与印兰花纱帐显得简朴而厚重,绝没有我在乌镇百床馆中见到的旧时寝具精致。再往前两邻的两间,是主席与兄泽覃少时的卧房,均是简易木床,各有小书桌一张,主席青年时代曾在此组织党内活动。往后是一长方形小天井,西面分别是摆设有序的农具房,牛栏,猪舍。屋后邻山,山上林木茂密,青翠欲滴。出西偏门,一片梯田环抱于三山之间,禾苗正壮。
绕过池塘,再远眺这片屋舍,橙黄色的土墙在阳光下泛着金光,异常醒目。幽黑的屋瓦,似是默然为这里曾经的惊世繁衍作出某种含蓄而深䆳的陈述。池中有莲,蔬落间有几份雅致,比不得西湖里大片大片莲叶媚人的夸张、纵情与娇气。然而这小小的池塘里,浸染的是一支挥斥方遒、豪气冲天的笔,握笔的人是一个喝着山泉雨水长大的山娃,一个一生穿着纳底布鞋,嗜好粗粮红烧肉,却能够书写天地的人。
隔池相望,我陷入一种遐思,对于主席幼年生活场景的想象,我知道这是不真切的,但无法摆脱这种进入幻境的内在冲动。我想,每一个心存着敬仰与感恩的心态前来的人,都应该和我一样或多或少地会有这样一种片刻间的幻觉的,就象考古学家在端视某种文物或某具古人骨架时,必然先是怀想翩翩,然后再来一番揣摸推测一样,让其身世的再现尽可能归于真实。
驱车十来分钟,我们来到了铜像广场。广场依山而建,主席铜像屹立于汉白玉基座之上,基座周围有花草盆景及松柏环绕,铜像后山满坡苍松翠柏。主席着中山装,脚穿平底布鞋,手持折扁,神态安详,目视前方,眉额间似有忧国忧民之思。阿妹喋喋不休地介绍着主席铜像从制造、运输、揭幕时的种种奇闻迭事。其中关于运送铜像的车队在途经井冈山时无故障抛锚,铜像在井冈山驻留两日重又顺利启程的讲述,以及当日铜像揭幕时日月同辉、满山杜鹃提前数月竞相开放的壮观奇景的介绍,与我去年在井冈山参观时当地导游的说法完全一致。
同行者都是党员,对主席的敬仰自是多了几分,当下置花圈一只,敬于主席像前,垂首鞠躬,敬意更深。
在返回长沙的路上,同行者已然卸下了主席铜像前的拘谨、恭敬与肃穆,言笑中多是轻松的话题,我则再度陷于此次行程的思考。韶山,在中国众多名山大川中是一座很不起眼的小山,但她所繁嗣和承载的历史所沉积下来的、史诗般的豪壮、大气与厚重,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莫不用用同一种目光仰视于她。
2005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