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暂无简介……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12 点和金钱 0 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 12 点点数和 0 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 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去年暮春,我携妻儿迁入这座位于长江 之滨的古城 ,不久,父亲没来得及走出大山,
领略日新月异的都市文明,就匆匆离我们而去。母亲年过花甲,远在数百里外的大山深处,孤身只影的寂寞不说,若遇上生病卧床,缺医少药,茶饭不依,着实让人放心不下。
我三番两次去乡下接母亲到城里与我们 —起生活,老人执拗不肯,说要等父亲忌日周年之后才 行 。无奈,等着吧。
夏去秋来。当枫叶红了的时候,我终于将母亲接到喧闹的城市。
寓所二室二厅,室内装饰营造出令人赏心悦目的温馨氛围。母亲这里瞧瞧,那里摸摸,高兴地说,“啧啧,这么好的房子,进门要换鞋,洗澡水从头顶上流下来……真是祖上积了德。”
儿女对母亲的到来,欢天喜地, —蹦三尺高,奶奶长奶奶短的,妻子更是极尽贤媳之能事。按说,母亲该好好事享清福了.但好景不长,一星期过去,母亲整天神不守舍,若有所失,下班回家常看到她忧郁的 神情。
“这里的日子 叫人没法过 。”母亲对我说:“林儿.你我明天就送我回乡下 去。”
我一阵惊愕。自以为有什么事惹母亲生气,反思路这些天的行为,竟想不出。连拖地板洗菜等琐事都没让母亲沾手,生活上更没有什么不周。
“妈,你就 我一根独苗,怎么……”
“并不是你们待我有什厶不好,”母亲解释 道:“找在这里闷得慌,你看这四周的楼群灰不溜秋的,没有一点绿色,叫 人难受。哪像我 俚乡里,村前屋后,松林竹林山茶林,
尽眼的绿得出油.看着舒服。 唉,乡下土点,鸡鸭成群,猪仔抢食,心里踏实,不 像这里,笼子似的,成天呆在里面直打瞌,你们还头是让我回乡下去吧,”
望着母亲近乎哀求的神色,做儿子的才体察到致母亲这些天萌生出难言的寂寞。也真是,白天儿媳上班,孙儿上学,母亲困倦的心灵并不是要得到实际上的帮助,而是需要自我的倾诉,她想找—个人说说话,至于与“—个人”谈什么内容并不重要。于是,她去同邻居老太大聊天 ,碍于语言不通,无法喧泄,只好坐在沙发上打瞌。 要么站在阳台上看附近灰色的 楼房群疯长。看腻了,她便去逛街。可是刚到街口,川流不息的车流令她心悸,闪烁变 幻的红绿灯使人晕眩,潮水般涨落的闹市噪声,间或猛然响起火车的嘶吼和轮 船的轰鸣,更是使心跳骤然加快了许多。一直到这声音过去了,高悬着的心扑嗵一声落下来,不禁长长呼出了一口浊气,转身往回去.
我终于明白,一个人可以 贫穷,但千万不可寂寞,对于母亲来说,她是不甘于寂寞的。都市生活对她来说过于奢侈,在“ 石屎森林”奢侈的浓萌下,人变成呆游在浊水里的鱼,即使出有车食有鱼也会觉得生活清苦,即使是花天酒地也会无法享 受。这就注定了母亲的寂寞,在 享受都市文明的同时又体现出排遣不去的寂寞,她必须在都市文明与乡村生活确切地说是在人与自然的亲情关系上作出取舍,母亲选择了后者——尽管是一种万般无奈的痛苦的选择。
哦,终于明白了,母亲是属于幕阜山的,她离不开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那里有古松,翠柏,修竹,那里有土堆 、菜园,篱笆,那里有乡情俚语,那里有小桥流水,那里有父亲坟茔 的莺飞草长,那里的一草一木,一山—石都有母亲的喜怒哀乐啊!我没想到自已刻意要母亲走出 山村摆脱孤独,却无法为她抹去面对纷 纭复杂而又陌生的都市生活压力下产生的新的寂寞.她要依皈自然,回归大山,母亲摆脱寂寞的最佳方式是劳作,我只好尊重母亲的选择.
九九重阳.我搀送母亲回到了重山紧锁的故乡.刚到绿树掩映的村口,母亲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这下好了,舒服多了。
从此,对母亲的思念复归像秋日的白云一样悠长、悠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