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再现历史:以史为据,显示深厚的历史意识。
《一匡天下齐桓公》是夏子华先生“春秋霸主梦”系列的第二部。小说描绘的是春秋时期叱咤风云的一代霸主齐桓公登位、立国、强国、称霸以及衰败的过程。这部作品气势恢宏,显示了极强的历史性。小说以时间为坐标,以历史事件为依据,以历史人物为中心,展开叙述。在历史叙述中,又透视出深刻的历史意识。
我们首先来梳理一下这部小说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前八章写齐襄公执政。襄公作为不大,但首止会盟为以后齐国称霸打下基础。从第九章开始齐桓公正式登场。小说涉及的内容,史书多有记载,经作者艺术加工,故事更加扣人心弦。这些事件包括:管仲为保公子纠射杀小白,鲍叔牙力保管仲为相,齐桓公不听管仲直言发动长勺之战,北杏会盟桓公首合诸侯,柯之盟桓公赢得天下人赏识,宁戚促成鄄之盟桓公成为春秋首霸,齐鲁扈邑会盟结成友好国家,齐救燕抗击山戎,昭陵会盟迫使楚国不敢轻举妄动,首止会盟齐国确定霸主地位,葵丘会盟齐国由高峰走向低谷等等。小说场面宏大,时间跨度近五十年,涉猎国家几十个。以齐国为中心,作品描绘了一系列国家:郑国、鲁国、郕国、遂国、宋国、楚国、谭国、鄣国、莒国、燕国、山戎、须句等。重点描绘的历史名君不下数十位,如鲁庄公、郑庄公、楚成王、鲁僖公等。历史名臣也多有详尽描绘,除齐国二贤五杰之外,又有鲁国曹刿,楚国屈完,郑国高弥渠等。小说历史事实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历史感厚重,在汪洋恣肆的叙述中,显示出作家强烈的历史意识,展现了作家浓浓的历史情怀。读《一匡天下齐桓公》你会深深体会到这一点。作家让历史事实说话,让史实作为主体向你倾诉,在倾诉中,凸现一种历史观念:历史是人的时间史。面对历史,作家发出的是浓重的心灵的颤音。齐桓公的强国雄心会让你受到鼓舞,他的贪玩好色的弱点,会让你痛心疾首。大国之间矛盾纷呈,机会转瞬即失,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小人物们命运朝不保夕……历史深处的人们在发出沉重的叹息。作家以不露声色的叙事态度,隐隐透出对个人、对国家深切关注的情怀。
再现历史,并不排除对历史的大胆虚构。我以为写得最好的情节,当属曹刿觐见鲁庄公及齐桓公瑕丘寻宁戚两个情节。曹刿论战在历史上赫赫有名,但小说对这一事件又进行了大胆想象补充。曹刿见庄公之前先拜见了隐居乡间的文姜太后,博得太后赏识,并得太后的一串念珠,这为他被庄公重用打下了基础。此情节构思显得真实感人,合乎情理。齐桓公寻名臣宁戚也充满诗情画意。齐桓公到瑕丘造访宁戚,寻歌声终于找到他,最终得到宁戚,为强国打下基础。这一情节同样生动感人,凸现了齐桓公对人才的渴求,也写出了真正的人才具有淡泊名利与因时而动的精神特征。正是大量的非写实的想象情节,生动了小说文本,展示了一种人的温暖情怀,丰富了小说的内涵。福斯特说“故事是小说的基本面,没有故事就不成为小说了”,这部作品以很强的故事性,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慰,在阅读中读者能感受到作者的历史情怀。
作者强烈的历史意识,还表现在小说隐藏的政治思想。齐桓公尊王攘夷的称霸构想,管仲以礼治国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政治策略,遂国自立求新重新复国的成功经验等等,小说都做了深刻的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