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暂无简介……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12 点和金钱 0 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 12 点点数和 0 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 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黄龙山象一条巍峨的绿色苍龙,静卧在赣西北边陲大地。
黄龙山周围方圆数十里,散落着许多形形色色规模不一的村庄,村庄里或砖瓦大祠堂,或泥垒小土屋,赣西北民居特色鲜明。
有一个村子叫螺丝究,四面环山,村子建在形如螺丝般的凹窝窝里,出村在两山之隙,出口仿如一个螺丝口。
70年代初这里发生过一件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桃色事件。
在民风古朴,交通闭塞,阶级斗争这根弦绷得很紧的年代,桃色事件注定有个不幸的结局。
桃色事件的主角即是在这黄龙山区大名鼎鼎,手艺不凡的驼背晏裁缝。
当时我是螺丝究村一个不满10岁的小村民,驼背晏裁缝在远近山村做裁缝的好名气已有很多年。崽娌姑娌的衣裤做得漂亮时髦,老脚婆婆的布扣对襟褂也做得蛮受欢迎。村里村外常有村民请他上门做衣裳,每次看见主家用槠木扁担挑着那台缝纫机走着山道一闪一闪出村去,驼背晏裁缝跟在后面迈着军人式步伐,.洋溢着笑脸.挺直胸膛.尽量使驼背不明显。看到这个场景,我当时最大的心愿就是长大了做个好裁缝,象驼背晏裁缝那样,刮风下雨不出屋,每天有5角钱的工钱,有好酒好菜招待,并且受到村民的敬重。驼背晏裁缝,当时的确牛!
驼背晏裁缝的历史背景,是桃色事件出了以后我才知道的。
据村里大人讲,驼背晏裁缝的爹爹是国民党军官,在辽沈战役中阵亡。他娘带着他回到故乡黄龙山区躲避战火,母子俩从此相依为命迎来了解放,裁缝手艺是娘教的。他娘久郁成疾,64年去世,留下他孤身一人。好在他娘教了这门手艺,让他有了生存之本。他是个乐观之人,能识字,读过很多古典小说,爱讲故事,会拉二胡,裁缝手艺好,但快近30岁,还没哪个姑娌看上他愿嫁给他。
话说几里地远的邻村,有个少妇叫雪娥,22岁,还没生育,保留一副好身材。黄龙山地处赣西北高原,气候温和湿润,地灵水甜,这一带尽出美女,肤色清一色雪白,此特征有目共瞩,不需要我在这里夸张宣传。如今县城里的美女,有不少盛产自黄龙山区,她们从不改乡音,讲着那儿高八度的方言,显耀着自己得天独厚的优良基因。据传民国时期有过科学家专来调研此奇观,这只是传闻,没人去考证,县志也没有记载。
雪娥生下时,黄龙山正在下着飘飘扬扬的鹅毛大雪,这是场罕见的大雪,非常罕见,崇山峻岭盖上了厚厚一层雪被。雪娥的肤色象黄龙山区的美女一样,雪白润滑。刚刚出生的小女婴,象一个破茧而出透明的蚕宝宝,因而有了雪娥这个名字。长大后雪娥的肤质,越发象那农家做出的家乡水豆腐,吹弹可破。
雪娥18岁嫁给了同村的国梁,国梁在沈阳空军地勤当兵四年,踏实上进,已是排长。一个很帅的军官,英雄配美女,天作之合。兵哥哥由于军务繁忙,又处于防苏修入侵的关键时候,四年回家探过一次亲,可惜播种时机少,一直没结果。
驼背晏裁缝和雪娥扯在一起,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可是世界上常有不可思议的事发生。百慕大三角飞机轮船莫名其妙失踪觉得不可思议;猎人周正龙用相机带闪光灯拍了华南虎20多分钟,老虎摆出个一动不动的POS任他拍个够,没脾气没发威没吃人,摄影.动物专家也觉得不可思议。有些人常常希望不可思议的事变得可以思议,不该发生的事变成会发生,这有点幸灾乐祸的味道,我就是这样的人。
黄龙山开满映山红的时候,雪娥来到螺丝究找驼背晏裁缝改一件他男客寄回的军装,那个年代穿这种草绿色是一种时尚.革命.荣耀。
春暖花开的日子,走了几里路,雪娥香汗淋漓。当她扭着小细腰一脚跨进驼背晏裁缝家大门时,晏裁缝今天很空闲没活干正在堂前悠哉悠哉拉着二胡,眯着眼一副陶醉和自得其乐的样子。
“晏裁缝 ,你拉的调调好听勒!”雪娥不知晏裁缝拉的么曲子,由衷的夸奖晏裁缝拉得好,同时也算是向他打招呼。
晏裁缝抬起眼,看见面若桃花的雪娥进来多了几分精神:“我的调调好听冒有妹伢的笑脸好看撒!”
晏裁缝放下手中的乐器,领着雪娥进工作间。
雪娥把那件男式军装放在案板上,交待他:改掉正领换女式披领,腰身缩一缩。
晏裁缝拿软尺在她穿着春秋衫的身子上量好两围尺寸,低头记录时对雪娥说:“明日下昼来取”。
晏裁缝和雪娥也不是第一天认识,远亲近邻有过不少来往,村里村外常有照面。晏裁缝上门在雪娥娘家做衣裳不是一两次,那时雪娥在家做细姑娌没有出嫁尚是一朵含苞待放的山茶花,转眼开成了一朵鲜艳欲滴秀色可餐的牡丹花。
以往与雪娥有过接触只是泛泛而已,平时开句玩笑是荤是素亦不痛不痒,这次雪娥来改衣服也没有发生特别的故事。
真正惹火上身的是第二年夏天一个闷热的下午。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正直三伏,山里的毒日,象个火球,螺丝究这个小旮旯山村象一个巨大的火炉,在外头动一动汗流浃背,砖屋里头却很阴凉,这是黄龙山山区的特点。
村里有劳动力的人都在村外稻田割稻子,正是双抢季节。偌大个村子,只有几个步子颤颤的老脚婆婆在家悠闲的摇着棕叶蒲扇打着瞌睡,知了不知疲倦此起彼伏的鸣叫就是山村的交响曲,既喧闹又宁静。
雪娥这个不用下地劳动的军属,拿了块沈阳当兵的男客刚寄来的粉红色“的确凉”布料,请晏裁缝做件衬衣,雪娥信得过晏裁缝,他一定做得她满意和合身。到时穿在身上到县城照张像给男客寄去,以解他相思之苦。
夏日里雪娥穿得单薄,一件薄薄的竹布碎花短袖衫,紧紧的绷在身上,曲线毕露,一对鼓鼓的奶子象对跳跃的白兔,袖子下露出的手臂象对嫩藕。
晏裁缝照例拿软尺量她的二围,当他靠近雪娥站在她后背拿着尺环绕她时,闻到了她头发上香皂的味道,晏裁缝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心慌气喘,当皮尺贴着那对挺拔的双奶时,双奶的柔软透过皮尺传递着那种要把人烤焦的炙热,晏裁缝感觉到了自己有了男人的冲动,这时他还有克制力,还没有做出异常之举。
量好雪娥的尺寸后,晏裁缝回到缝纫机前有些心不在焉继续干活,为了掩饰自己不该有的心慌和略为尴尬的气氛,他无话找话:
“你男客在沈阳当兵,你去过沈阳吗?”
“没有。”
晏裁缝小时随父母在沈阳呆过,于是他向雪娥讲解沈阳古城有故宫.大帅府等著名建筑,有李连贵熏肉大饼等特色风味小吃,雪娥听得津津有味,她羡慕自己的男客走出了大山,能呆在那么遥远那么有名的城市,她羡慕晏裁缝有这么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见识,对见过大世面的晏裁缝多了一份好感。其实晏裁缝那张脸棱角分明很耐看,有点象国民党74师师长张灵甫,晏裁缝五指修长,可惜上天给了他个驼背。
雪娥没有急着离去,晏裁缝觉得在她面前话越来越多,讲得越来越顺,他讲了一段《三国演义》里“吕布戏貂禅” 的故事给她听,雪娥发现晏裁缝真的博学多才,很了不起,山村里这样的人很少见。
相处到这时还很正常,容易把持不住容易犯错的危险时刻已经过去了。
雪娥看看呆了很久,向晏裁缝道别就出门回去了。
山里的天,猴子的脸,雷雨来得快。雪娥没出村口,一阵倾盆大雨迎头浇来,霍闪象毒蛇的口信子,在山村上空狂舞,她象落汤鸡一样又返回晏裁缝这里。
湿了的衣服紧贴着雪娥身子,一对奶子就象一对熟透了的山梨,昂扬立在晏裁缝眼前,不看都不行,躲也躲不过,那一刻不知是山神差使,还是心中鬼魔作怪,反正晏裁缝失控了,他象头野兽,一点没犹豫猛扑过去,一双手象铁钳一样把雪娥抱在怀里……
晏裁缝突然的举动,把没有任何防备的雪娥吓得一声尖叫……
“啊!”尖叫穿透雨幕。
上面这个场景是我个人猜测和想象,与村里人看到和猜想的有所不同。
接下了有几个版本:
一: 雪娥尖叫引起了斜对屋正去喂猪的胡婆婆的注意,她步履不稳急忙跑过来,看见晏裁缝把雪娥抵在屋角,象个疯子一样在她脸上鸡啄米似的亲,双书死死的按住一对奶子。胡婆婆冲进去,抓起一个笤帚,把晏裁缝打醒了使他停止了动作,终止了犯罪,雪娥又冲进了雨中。
二:雪娥尖叫引起了斜对屋正去喂猪的胡婆婆的好奇,她戴个破斗笠,蹑手蹑脚走到晏裁缝窗子下,从缝隙中,看见晏裁缝把雪娥按在地下,正在做那件事,婆婆本身视力不好又因屋外往屋里看,看不太清楚,隐约看见晏裁缝背上那弓起的部分一高一低上下起伏着,雪娥尖叫不知是反抗还是很舒服。
三:在晏裁缝光线不足的里屋,是卧室,两人在床上男欢女爱鱼水之欢,雪娥压抑不住的呻吟,晏裁缝嗨咻的欢歌,被去大队有公干回来的会计听到了,于是偷偷进屋隔着门缝,看了场黄色戏,看完擦掉嘴角垂涎,然后悄悄溜走。
四:晏裁缝坐着在踩缝纫机,雪娥站在他背后。
“晏裁缝,我看见你一根白头发。”
“真的?”
“我拔给你看。”
雪娥找出白头发,用力一扯,没站稳,整个身子扑在了晏裁缝身上,不知是有意无意,不知奶子贴在背上的感觉如何,两个人还有没有其他动作不得而知,但此情景被进来的会计看见了。
五:雪娥近年来,经常到晏裁缝这里来,有时一呆就半天。有人还看见:一次天黑很久了,雪娥才从晏裁缝那里出来,衣衫不整,神情慌张,两人关系不清白。
还有其他版本,不在这里一一细述。
反正晏裁缝从此倒大霉好日子到了头。
这件事我至今不知晏裁缝单方面是否有过强行,雪娥难耐寂寞对晏裁缝有了好感遇见晏裁缝霸王硬上弓是否采取半推半就。或是有人说的晏裁缝是冤枉的,没有什么事,就是有一点点事根本没做到实质性的东西。那时我还小,只有几岁,上面这些东西,只是当时我所听到的一些议论和现在不明确的判断。
具体的情况只有两位当事人晏裁缝和雪娥心里清楚,晏裁缝第二晚上就死了,雪娥后来无颜在本地呆下去,正好男客又升了官,再后来随男客转业到外地,做了局长夫人。
第二天晚上,在村里最大的祠堂召开批斗破坏军婚大流氓坏份子晏裁缝的批斗大会,参加这种会,群众积极性很高,我的积极性也很高,男女老少都到齐了,还来了很多外村人,祠堂不够地方有些人站在门外。
几盏汽灯挂在梁上把祠堂照得雪亮,给晏裁缝戴的高帽子和胸前挂的牌子已精心准备好,只差晏裁缝这位主角上场。
大队书记和民兵连长作为上级领导早早到场进行督阵,村长(以前叫小队长)在和大队书记和民兵连长耳语后,用严厉有力的声音,大声宣布:
“准备开会了!”
小队长用三角眼扫了眼会场,没见晏裁缝,随即指示背着老套筒步枪的民兵高虎:
“去把晏裁缝叫来!”
高虎到晏裁缝家没找到他,后来发动全村的人打着火把和手电去找,在村外的水库边上找到了他一双塑料凉鞋,天亮后用鱼网才捞起他卷缩一团的尸体。
本文纯属虚构,请不要对号入座,如有类似事件和人物,纯属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