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暂无简介……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12 点和金钱 0 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 12 点点数和 0 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 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28.红色延寿
5月24日,行程15公里,“我的长征”队伍来到延寿瑶族镇政府。该镇位于汝城县西南部,距县城29公里。全乡辖17个行政村,由农户4181户,总人口16587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2%,是郴州市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乡镇。
延寿,是一个祥和的名字,是红色的革命之乡,过去这里缺水缺粮,识字的人不多。但这里诞生了李涛、宋裕和两位共和国将军,留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第五军团征途经延寿的光辉足迹,也记下了很多英雄儿女在此抒写的革命豪情。李涛将军于1905年出生于新坡村,1955年9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1956年9月,当选为中共中央第八届候补委员。共和国还有一位延寿籍的将军宋裕和,
1902年出生于寿水村。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国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食品工业部副部长、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副部长兼营房部部长和建筑工程部副部长等职,1965年任全国政协常委。红色土地培育了两位开国上将,同时也哺育了英雄的人民。1996年,在延寿官亨村发现的“红军借据”,就记载了这样的史实。
在这发现的“红军借据”
1934年秋,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共8.6万人,经过国民党的重重封锁线转移到了延寿瑶族乡。当时红军已断食几天,饥寒交迫,在官亨村一位叫胡世德瑶民的发动下,瑶民们将筹集的105担稻谷、3头生猪、12只鸡送给了红军,并在延寿对敌的阻击战中,帮红军带路、做担架抬伤兵、生火煮饭。部队离开后,为了今后归还瑶民们艰难筹集来的物资,部队司务长叶祖令留下了一张“红色借据”给胡世德。借据深藏64年后于1996年被发现,1997年汝城县委、县政府兑现了借据。
延寿阻击战
1934年11月11日,国民党粤军陈济棠部二个师二个独立旅追至延寿之简家桥、中洞、九如、桑坪一带,向红军五军团三十四师三面夹击。此时,后勤部队辎重却拥塞于延寿至领秀、盈洞的山间小道,行动迟缓。为掩护红军后勤部队转移,红五军团三十四师迅速抢占了下扬村后面的维堆山和狮形岭(现下杨五、六组后面),阻击追兵。当天,汝城县保安团团长胡凤璋得知红军到达下杨后,迅速带领手下团丁渡过延寿河,从下杨铜田抄小路向红军偷袭。激战从傍晚开始,持续一天一夜,红军多次击退敌军的进攻。然而,敌追兵不断增多,粤军第二师第五团由大坪追至延寿,并在湘军六十二师一个营的配合下,向红军侧翼攻击。红军被迫退守下杨、寿水一线小山头,面临延寿江,做背水一战。俯控延寿江的青石寨制高点至关重要,敌我双方反复争夺,几经易手,战斗呈白热化。敌自恃强大火力夺占青石寨后,向涉水过江的红军疯狂扫射,一批批红军战士倒在江里,鲜血染红了江水。情况万分火急!军团长董振堂猛地一声吼:“跟我来!”手端机枪,身先士卒,冲向山头,率领战士们再一次夺回了青石寨。经过三天三夜血战,终于掩护辎重队伍顺利通过。13日黄昏,董振堂指挥部队且战且走,经文明到宜章跟上了大部队。通过此次阻击战,中央红军意识到,要实现长征胜利,必须舍弃辎重,部队轻装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