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暂无简介……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12 点和金钱 0 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 12 点点数和 0 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 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中国有一个古老的优良传统——“尊老”。人老至死乃是自然规律,谁也不可避免。
但,尊老,至今,已被某些人演变成为一种脸面、一种排场、一句空话。只说,不做。活着的时候,对他们不闻不问,冷言冷语,恶语相向。更有甚者拳脚相加。一但死后,就大张旗鼓,吹吹打打,哭声震天,好不热闹。这样有意义吗?
父母在世之时,为什么不好好的孝敬他们,关心爱护他们,为什么不多听听他们的话,听听他们的唠叨?耐心听取他们的劝告(虽说这劝告不一定正确)?为什么要对他们不理不采?为什么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减轻他们心理上对死亡的恐怖?
我的父母亲,都是吃了苦的。他们的童年生活都是不幸的。父亲,七岁的时候,父母双亡,与两个不满十岁的姑姑相依为命。母亲两岁的时候就被外婆送与他人,后外婆在她五岁的时候,用铁吹火筒打中了**的头顶,至今,仍时时发痛。他们成家后,经济很拮据。有次妈妈去商店买盒火柴,路上不小心丢了一分钱,就买不起。那时的火柴仅2分钱一盒。但父母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孝心十足。因此,我没有理由不听他们的话,没有理由不去用功读书——平日里,有时不听话,我就觉得自已太不应该了。
我相信我会孝敬父母的,决不会象某些人那样的方式去孝顺。我要的是真心的。
这是我1995年7月5日(星期三 雨转阴)的一篇日记,现在只字没改。说句良心话,我从小就知道父母的不易,我们一个镇里的人,没有人不夸我是一个懂事有礼貌的好孩子。有时,看到周边的一些儿子媳妇对自己的公公婆婆不文明,心理很是不舒服,觉得他们要不得,怎么能这样对待长辈呢?自己住着高楼大厦,却让父母住四面透风的泥巴屋;一年给自己的小孩买七八身衣服,却不记得父母衣衫褴;自己在外一掷千金,对父母却斤斤计较;时时不忘教训自己的儿子长大了要孝顺自己,却不知道对自己的父母置之不理……这是我当时想的。
古今中外,关于孝行的文章太多了(如香九龄能温床)太多了,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是啊,人人都会老,关心老人就是关心自己;爱护老人就是爱护自己。只要我们对父母真正的孝顺好了,等他们“回归自然”的时候我们会无愧无悔,心平气和。也不怕儿女对我们不孝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白沙在泥,不染自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再好的言教,都不如身教。身体力行,以身作侧,潜移默化,是爱小的最好方法;也是尊老的最高境界。相信也是我们的父母最期待最欢迎的方式。但现在有些人的孝顺变了味。对活着的,不记得去孝顺,对死了的,却醍醐灌顶一下子变得“孝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