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是看戏,不如说是听戏。
在日报当记者的老乡约我一起到剧场去看戏。剧场很大,别人说可以容纳一千多人。我们到的时候,有些晚点了,剧场里已经是虚无坐席。我们只好坐在最后排,享受这场艺术的盛宴。
这场戏严格地说,应该是豫剧。我没有看过豫剧,这是第一次。戏的名字叫“乡试”,屏幕上显示的是“新乡长”。误导我以为豫剧的名字就是?“新乡长”。
戏的大意是:一个80后的女大学生田亮亮,毕业后考上了公务员,被分配在县委机关工作。但是,她本人却申请到边远的金台乡,要求当了一名乡长。乡党委书记到县城迎接,却扑了一个空。她只身前来,在路途中遇到了要去县里告状的老百姓。
她二十多年的学生生涯,是一条平静得没有波澜和涟漪的河水。当踏入社会工作第一天,面临着她完全没有想到的难题。于是,她走上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岗位的道路上就出现了麻烦。
她立志要为来百姓做点实事,凭着自己的满腔热情能不能做到?能不能得到老百姓的真诚认可,能不能用自己的善良真情执政为民……几次三番,她为百姓办事的热望受到阻力,结果总是事与愿违。她的善良被村民刘宝以怨报德的行为给揉碎了,她真诚的情怀被虚伪的开发商给践踏了。伤心失望的她,意欲离开这里。就在她准备走的时候,结果是村里的百姓和老书记都致力挽留住了她。
事实证明:她是一个好乡长。不仅有个性有胆量,还有知识有倔劲,敢作敢为,办事诚恳。我们老百姓需要这样的人才,需要这样的真心真情的执着;我们正在改变的农村,需要更多像田亮亮这样的好乡长和干部。
戏里还有几场情感戏,很感人的。其中有几场,演员的表情,唱腔,以及工作人员到位的画外音,使我的眼睛开始湿润起来。我的感觉是真实的,也是发自内心的。演员的用情也发自内心。确实,人是感情动物,触动心灵的事物,还是能够把你或者他的心灵打动。剧情里的人物刻画很到位,尤其是戏里的包袱,用的非常好。直到后来揭开包袱的那一刻,我才明白过来。原来,作者用了一个明智的技巧。开发商其实和市委书记的并没有亲戚关系。连我这个写字的人,也看不出来包袱的隐秘性。此剧人物矛盾的冲突,事件的发展,人物的感情,看起来都很亲切真实。
尤其在戏里,几次利用了网络,巧妙的拉近人物的关系,现实感非常的强烈。
戏里的背景设置,画面感很强烈,和戏的中心内容紧密相连。这是我比较喜欢的。与其说是看戏,不如说是听戏。用心的听,用情的理解,用心的揣摩,感受人物性格的起起落落。我不知道,这个剧本的作者是谁,但是我很佩服他驾驭剧本结构的超凡能力,以及人物关系设置的特殊性。就像田亮亮和金台乡王书记的关系,从小学到大学,这个辍学的女孩,都是王书记在默默地资助着她。滴水之恩,必当涌泉相报。这是这个新乡长身上展示出的善良一面。这种善,值得我们学习。假如,我们人人都心存善念的话,这个社会将更加和谐美好。
看戏的观众感染力那么强,掌声和泪水交织在一起,真诚的情感投入,深得人心。这就是艺术的魅力。此剧的魅力。
假如这个戏,叫我来写,我会怎样来设置人物的关系?虽然我写过剧本,但是人物的矛盾,情感?我绝对写不出来这种效果。
用心写出来的戏,才是绝对的好戏。用心做出来的事情,一定是深得人心的事情,用心听来的戏剧,一定给予了你某种感触和启发。
感谢记者老乡,让我欣赏到了这么好的戏剧。这样的好戏,要多听,多学习,多揣摩。戏里的生活,也在我们的生活里。我们的生活,如戏。或许,明天的日子,就会迎来一些戏剧性的美好。
用心,用情,用真,用善,来生活。我们的生活,就是戏剧。戏剧的生活,就是喜剧。戏如生活。好好活着,好好生活,尽情享受阳光和雨露,就是人生最精彩的喜剧盛宴。
责任编辑 徐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