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才流动的限制变得宽松,人们对“跳槽”的传统偏见消失了,各级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增多了,这说明时代给我们这代人寻找理想职业的机会是丰富的。但另一方面国家劳动部的统计又告诉我们,中国的企业界富余人员就有2000万人,而农村富余劳动力多达1.5亿。在一个同时充满选择机会和激烈竞争的时代,你将如何设计人生?
在社会剧变中,中国出现了更多前所未有的新职业,出现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时代交给今天的我们更多的幸运,我们的确不该错过。如果你在这些机会面前犹豫徘徊,觉得还是安于现状好,那么我认为30岁才真正开始自己的工作,你缺乏的素质,别人也缺乏,所以不要因为缺乏一些东西而自卑。
不要怠慢现在正在做的工作,不管你将来是否要调离,当你厌倦了这个工作想跳槽时,你会发现你比别人更有功力。
从部队转业地方之初,我时常感到遗撼:一是十年军旅生涯贡献了青春,宝贵的年华无可挽回;二是面对社会角色的转换,不免心存迷惘。
不过好在军旅生活,我大部分时间一直从事文字工作,这使我解甲归乡、投入社会的时候,能够较为轻松地找到军旅文化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平衡点。
我很幸运有这么一段漫长的经历一一带着新闻干事的头脑与目光,频频到军营,海港去捕捉新闻信息,采写军事新闻,新闻干事的文字功底的磨砺,使我坚信一个道理,就是:做一件事,完全围绕这件事本身去做。
人有着各种不同方向的潜质,不要过早地局限自己,不必死守一门一一象足球守门员那样。 当时代的要求把你推向更合适的位置时,你的兴趣会发生合理的转变。
在转业到地方(县城)的头五年里,我不断地调整人生航向,不停地转换角色,先后当过广播记者、保卫干部、考古工作者。后来文凭“热”起来了,我又为文凭而奋斗,只拿50%的工资,去江西师大历史系攻读。回单位后,面对经费拮据,考古研究条件差、事业难长进、住房紧张等境况。长年奋斗我得到了文凭如期值么?既然不甘现状,那就不能死守。于是去寻找新的生活空间。其时,恰逢九江市森林公安局到县里物色一名“写手”,经推荐我被借调试用。三个月下来终于如愿以偿,从一个边远山区调到市里,当上了一名专门与文字打交道的人民警察。回首往昔:在部队师、团大院与地方公安机关码字的日子里,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见报的小有成就感,先后4次参加全国生态文学研讨会,还因此先后4次荣立个人三等功.
一个人在20岁出头的时候,很难判断哪个职业更适合自己,但是不必焦急,你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选择一个目前自己喜欢的行业,不妨先做起来试试。30岁以前的工作好还是不好,先不去考虑钱的问题,它的标准只有一个:是否能适合自己。
最终,你所找到的理想职业,它的收入多少、工作环境如何、社会地位怎样,这些也许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找到最适合自己性格的职业,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你的内在潜能,你干这行时,你会感到开心,而不仅仅是生活的压力迫使你,每天早晨带着负重心理去上班。
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不断寻求新的工作,正是为了找到这样一个位置,既然时代给了我们自我设计的自由,我是不会辜负它的。
亦可题为:《也谈“设计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