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人已逝,精神永存.屈原和华君武,在他们身上,都充满着爰国爱民的精神和浪漫的细胞.屈原是我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始祖.可惜,生不逢时,老不得志,忧国忧民,愤俗疾世,是个典型的"愤老".而华君武同样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他早年带笔从军,毕生用画笔作武器,创作出大量讽刺.幽默漫画.构思奇巧,风格独特.令人捧腹,甚至脸红.是个名符其实的"讽老".可以说,愤老加讽老,两位先生是中华民族的良心和灵魂.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纪念.
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和空间.而每个时代,不可避免地有着进步与倒退的斗争,光明与阴暗的磨擦.诚然,歌颂进步与光明,唱好主旋律,是时代的需要.理应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因而也最容易做到,最应该做好,乐个名利双收.而鞭斥倒退,暴露阴暗,同样也是不可缺少的内容.然而,鞭斥与暴露,犹如刮骨疗伤,不仅需要智慧和勇气,而且还要承担风险.这也就是为什么古往今来,诗人.画家一大堆,大都是攀龙附凤,阿谀奉承之徒.敢于直面时弊,痛陈利害者,寥寥无已.能称为愤老.讽老,令后人和时人景仰怀念的更是凤毛鳞角.而且都命途多舛,下场可悲.屈原被楚王多次放逐,最后投江而死.华君武遭多次批斗.批判.两位先生都逃不脱历史的宿命.
愤老屈原,面对楚国的极度腐败,发出"长叹息以掩泪兮,哀民生之多艰."为了追求真理,他高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目睹时局的艰危,他深感"时缤纷其易变兮,又何可以淹留."他体察民情,与百姓同悲同乐:"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然而,他的抱负无法实现,又不甘随波逐流,愁苦忧郁,内心悲愤至极."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他甚至以"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来自我安慰,自我解嘲.无奈之际,只能哀叹:"心增郁之忧思兮,独永叹乎增伤.""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犹未悔".最终纵身一跃,结束了悲愤的一生.不成功,终成仁.成为人民理想.光明.正义的化身.成为中华民族的灵魂.是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硬骨头愤老.让后来众多的马屁精无地自容,也使时下不少自命不凡的愤青.愤老汗颜.
而讽老华君武先生,和屈原一样,对时局,对世风,都有着独到的看法和见解.也许是汲取了太多的教训,他把愤怒化为讽剌,把激昂变为幽默,同样用笔,所不同的是改诗为画.一目了然,同样震撼人心.如解放战争时,揭露蒋介石集团假和平.真内战的<磨好刀再来>,胜似投枪匕首.解放后,讽刺运动中乱扣帽子的<杜甫检讨>,令不少领导看了脸红脖子粗. 此外,还有批评官员发言又长又臭的<误人青春>. 嘲笑杞人忧天的<看医书>. 讽剌一贯正确者的<永不走路,永不摔跤>.调侃违反客观规律办事的<公牛挤奶>.其他如,<仓颉认字>.<假文盲>.<猫虎同宗><死猪不怕开水烫>等等,.....都是辛辣有味,一针见血,针砭时弊.时下,国人皆以住房紧,房价高为怨,华先生有幅漫画,题目就叫:<谁说我有三套房,这单元是快要出世的孙子的>.图文并茂,令人拍手叫绝.记得四十多年前我读高中时,语文老师布置一篇看图作文.就是华先生的漫画<戒烟者的决心>.该画共三幅.第一幅是戒烟者高呼口号,决心戒烟;笫二幅是付诸实现,将烟斗从窗户丢出;第三幅是烟瘾发作,赶忙往下跑,烟斗还没落地.....这篇作文我得了高分,也影响我一生.明白做任何事都要持之以恒,不能凭五分钟热血.总之,华先生的讽刺,见刀见骨;华先生的幽默,丝丝入扣.把他称为讽老,实在是找不出恰当的尊称.也是为了和那些马屁文人,马屁画家区别开来.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的时代,进步日新月异,光明一往无前.已经有太多太多的文人墨客,画师写手,在不停地歌功颂德.以至使人飘飘然,昏昏然.而缺少的正是屈原.华君武这样的愤老和讽老!屈原和华君武,真君子也.古语云:"操守道德者寂寞一时,依附权势者凄凉万古."又云:"附势者,如寄生依木,木伐而寄生亦枯..."但愿我们这个世界,多些人操守道德,少些人依附权势.换言之,多一丝骨气,少一分奴性;多一剂良药,少一杯蜜毒;多一句良言,少一声马屁.....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今天,时逢端午节,我们悼念屈原和华君武,除了按照传统的风俗习惯,开会,放假,划龙舟,包棕子之类外.更重要的,是学习屈原和华君武的情操.意志和气节.风骨,像屈原和华君武那样,爱国爱民,知微知章.坚持真理,挺起胸膛,敢做敢当,励志守常,做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写到这,依稀记得网上有两篇奇文.一篇是个叫张一一的,在博客中叫嚷:"端午节应予取缔,将屈原赶下神坛."另一篇说什么郭敬明终结了华君武时代云云<大意>.我不想和他们理论.只想奉告两句:鸡飞得再高,也永远变不成鹰;狗再狂吠,也无损太阳的光辉.中华民族永远为有屈原.华君武这样的脊梁而骄傲.人民将永远记住屈原和华君武的名字.谁也不会去理会那些舞弄棍棒的文痞们的挑衅.愤老.讽老,精神不老!屈原.华老,永垂不朽!
写于二零一零,庚寅年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