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奉自古就是米谷科(窝) ,呷的 冇事就把几粒米来办,来了客人最加劲的就是:豆腐,米粿,肉。呷得干劲足 。一家人齐上阵在堂前摆起盘箕,细伢仔总是最高兴的吵着要做,姆妈总会拍打他的脏手 。奶奶就会说:抱做米粿三个不园,随手拿一坨粉都他去做:等下你自己呷啊。最珍贵的要数大冬粉:只有在大冬那一天选上好糯米用水浸胀,然后用水碓舂好晒干,上好的粉有的会变成桃红色 ,来年会有喜事啊。做出来的米粿添到碗里成了一家人。外行的客人以为煮成一锅羹会安慰主人:不要紧一样呷咯, 后来用筷子一钳。 哈哈,个是个的,这时主人得意的笑了。次之就是砸浆米粿随时可以做的:用包袱巾把米装好马上压做两片石磨之间,过半天就可以做了。再有就是邓(滚)屑米粿,把煮好的米粿在芝麻豆屑粉中滚几下马上上桌。还有糕粉米粿就只是一个名字了:把糯米炒熟磨成粉,和成半干搓成条,用刀切成片又油煎, 又用糖去合。这还叫米粿么?油米粿可要技术了,不会氽的会爆一个又一个奶嘴出了,溅你一身滚油来。还有一种米粿千万不用说想呷,那就是粘米粿:是做白喜事吃做的,梆硬不好呷咯,但是又非做不可 。有一年妈妈拿了 一包粉回阿婆 家想 露一 手:放了一盆粉,叫舅舅倒开水来, 接着一双手揸下去和粉“我咯娘呃,, ”烫的做鬼叫 ,甩又甩不脱,满屋乱跳, 阿婆拖她手浸到水缸里.......,原来她没注意别人是用锅铲塌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