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预览:
……
注意:阅读本文需要消耗点数55 点和金钱 0 元!!
你确实愿意花费 55 点点数和 0 元金钱!来阅读本文吗?
我愿意 我不愿意
(说明:有效期用户可不受点数限制)
黄庭坚,字鲁直,小字绳权。号清风客、山谷道人、山谷老人、涪翁、涪皤(潘)、黔安居士、摩围阁老人、八桂老人。还常戏称黄九,另有一僧号曰无出。官至起居舍人,北宋洪州分宁县高城乡(今修水杭口乡)双井村人。生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卒宋徽宗崇宁四年(1105)。殁后二十七年加赠龙图阁大学士,恭宗德佑元年(1275)谥文节。他年少早丧家父,年轻两失妻室,年暮屡遭贬斥,坎坷一生,却在文学艺术上创造出了辉煌的成就。他与苏轼并称“苏黄”,为“苏门四学士”之首,其诗深受陶潜、韩愈等影响,最得法于杜甫,为后人留下了二千来首诗作,风格衣被后世,开创了“江西诗派”,被奉为一代诗宗,其影响一直维持到晚清“同光体”。他的书法先学周越,后宗颜、杨,得力于《瘗鹤铭》和僧怀素,继往开来,卓然自成一家,被后人誉为“宋四家”之一。其文赋骨力强法度严,其词清丽时有雅作,并于绘画也堪为俊赏解人,颇有鉴赏功力。实为我国文化史上的“全能型”、“复合型”健将,是真正的文化巨匠。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卓有建树,垂范千古的孝子、儒生。他把孝道当作社会发展、自然规律的体现,和人们行为的准则,能动地抓住“孝”的精髓,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自己的人格追求,做到了为官忠信,为师严谨,为民道德,为子孝行,一生兄弟尊重,父母慈祥,对友人真挚不讳,对异己宽厚中肯,终以孝友双全传世追古。特别是宋代新儒学发轫之期,提出了以心性论为核心的道德伦理学说,以此来改造更新传统儒学,为新儒学的形成扩展作出了贡献,而这一点却被历代思想界所忽略。下面就拟对他的生平先作一些必要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