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土改时的事。
当时进驻石坑村的工作队的副队长是个南下女干部。她听说七娭毑是个媒婆,又是赣北幕阜山区租妻制的发明者,就将她召去,对她灌输了诸如“新社会男女平等”、“婚姻自主,不得买卖、包办婚姻”、“移风易俗,婚事从简”等一系列新观念后,就把七娭毑留下反省。好在我们的七娭毑早在一个月前就以一个媒人非凡的洞察力站在幕阜放眼全球高瞻远瞩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力排众议废除了租妻制紧接着又天才地创造性地将“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之六礼“精兵简政”改为“相亲、察家、订婚、请期、亲迎”五礼啦(这五礼制一直沿用至今)完全符合“移风易俗,婚事从简”的原则,加之反省才进行不久就有三拨人来找七娭毑做媒,见七娭毑被关就招来众人大吵大闹。工作队恐触犯众怒有碍土改工作的开展,就将七娭毑放出来啦。
灵堂那边的钟磬声哭泣声陡涨,引起群犬汪汪狂吠——七娭毑的道场已达高潮。
下面是七娭毑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一段经历。
随着“土改”工作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新动向,工作队忙不过来。上级指示,成立“妇女会”,让妇女充分发挥的“异性效应”。妇女组织起来后,却没有合适的人来挑“主任”这副担子。工作队考虑再三,决定任命七娭毑为妇女主任,因为七娭毑根正苗直又能说会道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并且长期从事做媒这个工作了解周围每个妇女的性情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而这一切都是一个妇女主任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耽于“仕途坎坷,宦海险恶”之古训,七娭毑先是婉言谢绝,工作队就采取车轮战术软磨硬泡轮番对七娭毑进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半懵半懂七娭毑还是半推半就的走马上任,成为赣北幕阜山区第一任妇女主任,并且连任至联产承包分田到户后的第三年。作为赣北幕阜山区妇女界领袖人物,七娭毑在任期内虽无显赫政绩,却也是紧跟照办与上级保持一致,终未酿错。
此后的七娭毑媒政双栖,两项工作互为补助相得益彰。因为,以妇女主任的身份去做媒更是一拍即合而走村串户又是深入群众体察民情的最佳方式。包产到户后,赣北幕阜山区的生活稍有起色,娶亲嫁女就兴起了名目繁多的各种礼数,做媒的工作相应复杂起来。工作量剧增的七娭毑就主动让贤,辞去了妇女主任的职务。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七娭毑无官一身轻,一心一意全力以赴专事做媒。
清人李汝珍的《镜花缘》里有这么一句话:“......三姑六婆,一经招引入门......往往为其所害,或哄骗钱财,或拐带衣物”一语道破了三姑六婆的品行,明朝朱伯庐在其《治家格言》一针见血地指出:“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元陶宗仪的《南村辍耕录》认为:三姑六婆皆“致*盗”应“如避蛇蝎”疏而远之。可见在世人的印象中三姑六婆的形象是非常恶劣的。我在前面提到过一首以怨妇的口吻唱出的山歌,紧接“一怨爷娘瞎了眼”就是“二怨媒人贪了钱”可见,媒人贪钱是本性,为了一己私利往往会鱼目混珠干出种种昧着良心的事来,就是时下五花八门的婚介组织无一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而我们的七娭毑在其七十余的为媒生涯中几十年如一日,从未收过一分钱。这一点是她享誉整个赣北幕阜山区成为媒坛乃至妇女界领袖的关键。
我们不妨以当下推崇的“经济效益”的眼光去为七娭毑算算这笔账:七娭毑的媒龄就算七十年,年均做媒最保守也有五十次,每个媒的收费就按如今三流媒婆的要价伍佰元计算,七娭毑一生本应得到的谢媒钱就是——
500x50x70=1750000(元)
我们姑且去掉零头,利息也忽略不计,也还有170万,整整170万。对于祖祖辈辈生活在赣北幕阜山深处的乡亲,这是一个令人无法想象的天文数字。
七娭毑病倒了。
不知是积劳成疾,还是因为那件闹得沸沸扬扬传遍了整个幕阜山区九溪十八洞三十六坑各个角落的“征婚事件”的刺激。
七娭毑有个曾孙女叫梅。从小学到高中梅一直和我同学,她是村里唯一读了高中的女孩。一年前,一向寡言少语的梅竟然心血来潮,在一本青年杂志上登了一则征婚广告,把自己嫁到了南方。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征婚事件”。
七娭毑对梅寄予了厚望,本指望她继承自己的衣钵把自己为之付出了毕生精力的事业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殊不知,梅非但无意接班,反而索性连媒人也不要,就把自己给嫁了。七娭毑伤心欲绝:
“别人我就不说了,你爸爸你爷爷就连你亲太婆(七娭毑丈夫的租妻——作者注)都是我做的媒,你的媒我就做不下架?你不愿意跟我学做媒也就罢了,总不能连媒人都不要自己跑去嫁人呀!做算不要我做媒,也得请别个媒人。古话说,天上无云难为雨,地下无媒不成婚。古书说,自媒之女,丑而无信(语出《管子》——作者注)就连七姐下凡来配董永还要请槐荫树做媒呢,没有媒人怎么行?没有我这个媒人,就不会有你爷爷(七娭毑丈夫与租妻所生——作者注)不会有你爸爸,没有我,就不会有今日的你!”
此后,七娭毑就一蹶不振卧床不起了。
就是在重病中,七娭毑也没有停止工作。病中做媒困难重重,可再大的困难也难不住我们敬爱的勤劳智慧的七娭毑。凭着高超的媒技,她创造出了一套空前绝后令人拍案叫绝的“病榻做媒法”——
谁家的子女相中对象,就来禀告七娭毑,由七娭毑下帖请来对方的父母。若对方的父母同意,就选个吉日让两家的父母带上各自的孩子,到七娭毑的病房里进行相亲。然后,七娭毑分别对男女两家面授机宜,将全套必走程序如此这般的交待双方分头行动。七娭毑则在病榻上遥控指挥,化解各种新老问题。运筹帷幄,滴水不漏。
七娭毑弥留之际,众乡亲都自发的去为她送终,我也在其中。当我走到她的病床前,她认出了我。顿时,精神一振,那双深陷的浑浊的眼睛猛然发出两道光芒。两道光芒在人群中来回扫射,最后,停留在我身边一个和我年龄相仿的漂亮的女孩身上。七娭毑艰难的伸出枯柴般的手,指指我又指指女孩,再双手颤巍巍地做了个结合的动作。我立刻领悟了她老人家的意思:她是在为我做大媒呢。七娭毑曾多次表示要为我采个好对象——她总说我是村里难得的好后生——每次我都未置可否付诸一笑。这次我也努力的咧了咧嘴笑出了两行热泪——我身边的女孩是我的亲妹妹。
在做完这串动作后,七娭毑长长吁了一口气就撒手人寰,高耸的颧骨上挂着一丝满足与若干丝遗憾.....
夜色阑珊。七娭毑灵堂里的钟磬依然哭泣依然,只是有些沙哑。
纵观七娭毑的一生,也许您 会有这么一问:七娭毑最初为媒的宗旨是为了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怎么后来却...
不难解释。我说。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一成不变不是唯物主义。说具体一点,鹅卵石您看过吧,它们刚从母体分离出来的时候都是棱角分明锋芒毕露的,后来经过河水不断的冲击才变得又圆又滑面目全非;再比如我这篇大作,原本不是这么构思的,可写着写着竟成这般模样。这一切都是身不由己的,您就不要过分苛求我们敬爱的曾“掌判万民,好合二姓”、“才高月老”的七娭毑啦。不管怎么说,我们的七娭毑她毕生致力于做媒,没有她就没有我们这一代人——这一点是非常重要也非常合乎科学的——没有七娭毑,男女婚配则不同,男女婚配一旦不同他们的后代就绝不是我们这些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您有幸读到我这篇力作就得归功于我们敬爱的七娭毑。您总不能否认七娭毑“没有我就没有今天的你”这句话吧?就是她所发明的租妻制,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至少抑制和减少了贩卖人口的犯罪活动。更何况,七娭毑还损失了170万巨款呢。再说,那个时候有情人毕竟是个别少数。
要说七娭毑一生中有没有做过错媒,我不敢保证。我要说的是,即使有那么几个也瑕不掩瑜丝毫影响不了七娭毑的整体形象。难道那些收费颇高的婚介就没有差池错点鸳鸯谱过?据说,许多不法之徒还正是通过婚介这一渠道从事骗取财物、玩弄妇女等犯罪活动的呢。我们赣北幕阜山区民风淳朴,有着长期以来引以为豪并传承至今的优良传统,即使在婚姻这件人生大事上不尽如人意,也很快驯服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等古训安心相从夫唱妇随,从未出现过离婚的情况。
远处传来一阵犬吠,窗外火光冲天——那是七娭毑的道场结束后焚化灵屋、纸钱。此时的我灵感骤至文思喷涌,我奋笔疾书——
各位父老乡亲:
今天我们大家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在这里追悼我们敬爱的七娭毑。
七娭毑的逝世是我们石坑村不可估量的无法弥补的巨大损失!
大半个世纪以来,七娭毑历尽千辛万苦,踏遍了赣北幕阜山区九
溪十八洞三十六坑的各个角落,将毕生的精力无私的献给了做媒这项
事业,并为之奋斗到生命最后一息。她老人家是数千个家庭的缔造者,
没有她就不会有我们这一代人,这句话是丝毫也不夸张的。
......
天亮了。太阳出山了,而我们敬爱的七娭毑就要归于山上那抔属于她的黄土。呜呼......安息吧!曾“和二姓之好,掌万民之判”的七娭毑。
西元2009年9月13日23时改毕